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信息显示,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上海,已经连续7日新增确诊患者为个位数,痊愈出院的病例占累计确诊数的比例也达到约50%。
数据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无疑是积极的,可以让我们增添信心,但更提醒我们不能松劲。目前仍处在疫情流行周期,防控正当“吃劲”的时候,拐点来不来,还不能轻易下判断。何况,返程客流逐步增大、企业陆续复工、城市运行逐渐回归常态,将带来更大考验。
此时,越是数据向好,越是要头脑清醒,要将之视作进一步巩固成果、夯实措施的契机,而不是放松懈怠的理由。
“拐点”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今更有意义的,是用实际行动争取“拐点”,尽可能让它来得早一些。
这些天在数据上呈现的变化,说明前阶段的防控措施正在产生效果。在这个当口,许多被证明是正确的做法和观念,理应坚持下去,不断优化——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而若不能坚持,既有的成果,很可能功亏一篑。
前阶段的防控,得益于方方面面的努力,既有广大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者的辛劳付出,也有每一位市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大多数人看似不在最前线,但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说法,你“闷”在家里,也是在与病毒战斗。
我们已经“闷”了几个星期,“闷”得有点难受,但“闷”得很有价值。到了此刻,争取“拐点”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继续科学地“闷”下去。
这个“闷”,当然不是消极抵御,无所事事,更不是把“城门”和“心门”都封闭起来。城市运转正待逐步回归常态,这个过程中,需要平衡好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答好两场“大考”。具体到个人来说,自身的防护仍然极为重要,同时也要针对复工、复业的新任务,优化自己的防控措施。最关键的,是仍然绷紧那根防控的“弦”。
一周前,上海针对疫情防控,提出过“三个千万”——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这“三个千万”,如今依然重要。对市民来说,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平日注重个人卫生,人多的地方少扎堆……这些“老生常谈”的防护常识,依然值得反复提醒。
用上海话说,这个时候,还是要能够“摒得牢”,不仅是人摒牢,心思也要摒牢——近期公布的新增病例中,家庭聚集性病例明显增多。过去习以为常的聚餐、聚会,到了非常时期,可能就有意想不到的风险。
前车之鉴当铭记,还是再忍一忍,再坚持一下,直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