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供给侧改革从“量”逐渐转向“质”,中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一个体现就是中国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对工业领域过剩产能剔除力度也原来越大,从引发了环保与工业生产的一系列矛盾。
目前来说,面对环保高压政策的实施,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钢铁、化工、冶金、煤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目前这些产业,在国家高压环保政策下,去产能化的力度最强,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目前在钢铁冶金产业,国家基本上不再新增加产能,而是通过产能置换推动化解钢铁行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公告钢铁置换项目,累计140个,涉及新建炼铁产能2亿吨,炼钢产能2.18亿吨,退出炼铁产能2.28亿吨,炼钢产能2.46亿吨。
而在化工领域,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虽然没有明确地制定去产能化目标,但是近期化工行业一系列的事故,导致全国各省开始对化工产业进行大瘦身。一些小的化工企业被强制关停,并强行推进化工企业入园行动。目前仅江苏一省,就计划在2022年之前,关停5000家化工企业,可见化工去产能化的力度之大。
在煤电领域,从2016年到现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已经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3万以下的锅炉和机组都要全部关停。2019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更是发布文件,将进一步加大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煤电新增产能项目的审批。
在煤电去产能的同时,中国的煤炭行业开始了去产能化。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行动。截至2018年底,煤炭行业累计去产能8.1亿吨;,全国煤矿数量从2015年底的一万两千多处,减少到目前5600多处,众多的小型煤矿被关闭。
很显然,在高压环保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各个工业产业都在去产能,从而工业生产受到影响,尤其是对能源化工行业影响最为显著。然而工业生产去产能化虽然对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长远看意义重大。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淘汰和关停落后产能,可以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各个产业通过破产重组、优胜劣汰的产业调整,逐渐出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