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仅有1个采石场,到拥有300多家石材加工厂;从只能生产毛石、墓碑,到可生产石板材、异型材、规格石、石雕作品等4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蛟河天岗人用石头改变了生活,唱起了致富的歌。
6月8日,记者来到蛟河市天岗石材产业经济开发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石材加工场面。
看到差距调整思路
吉林蛟河花岗岩石材资源丰富,饰面花岗岩储量已探明47亿立方米,总储量达100亿立方米,是东北最大的石材原料基地,素有“关东石材第一乡”之美誉。
1999年,天岗石材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2003年升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时任蛟河市市长王志厚在福建考察时发现差距:福建石材储量不足天岗的五分之一,可是年产板材却占全国总产量60%,年创产值140.43亿元。
园区果断调整发展思路,由“小规模、大群体”转变为“一业特强、多业并举”,实现产业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2008年,全区GDP达到8.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60元。经济总量比建区前增长10倍以上。
人民大会堂用石蛟河产
天岗石材成名较早,因其质地坚硬、色泽纯正,清朝年间就被用于皇宫的修建。
新中国成立后,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宾馆、酒店、写字楼、广场等场所及家居装饰装潢。
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中南海贵宾楼、王府井百货大楼、亚运村、首都国际机场、沈阳市政府大楼、长春市净月潭、吉林市世纪广场着名建筑,皆选用天岗石板材作为装饰材料。
南有“福建水头”北有“吉林天岗”
近年来,天岗石材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流通硬件上严重不足。
面对现状,园区从构建和扩张石材交易平台、促成整个产业链一体化的角度,规划建设了中国天岗石材城。
中国天岗石材城占地面积75公顷,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
到2012年,石材城将吸纳国内外石材经销企业500家,年交易额达50亿元。中国天岗石材城的建设,形成了南有“福建水头”,北有“吉林天岗”的石材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