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PO排队队伍中的企业数已经达到501家,仅6月份就新增了172家新申报企业,让市场惊呼“IPO堰塞湖”再来。“IPO堰塞湖”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老问题,如何在新的监管背景和市场环境中找到最优解,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IPO申报企业数重回高位
目前IPO排队队伍中的企业数已经达到501家,仅6月份就新增了172家新申报企业,让市场惊呼“IPO堰塞湖”再来。“IPO堰塞湖”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老问题,如何在新的监管背景和市场环境中找到最优解,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IPO申报企业增多并非坏事,后备企业的增多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增加我国经济的直接融资比重,但要把好“入口关”,通过现场检查和从严审核等方式,揪出财务造假、粉饰业绩的IPO企业,让真正的好企业登上资本市场舞台。
“堰塞湖”形成之因
据证监会公告显示,截至7月5日,IPO排队企业数突破500家,达501家。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315家,这意味着一年来拟IPO企业数量增幅达55.87%。
IPO排队企业再次超过500家,出乎市场预料,这虽然不是IPO排队的峰值,但仍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历史上IPO排队通道的企业数最高曾超过800家。在IPO发行常态化的背景下,不少人士表示“IPO堰塞湖”再来。
这轮“IPO堰塞湖”始于6月,仅6月单月就有172家新申报企业进入IPO排队通道,让原本较低的IPO水位猛然升高。2017年10月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后,在“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下,在“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下,IPO过会率大幅下滑,不仅导致众多拟上市企业知难而退,更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纷纷撤回申请材料。至去年8月底,IPO排队企业下降至289家,排队企业数量也首次步入“2”时代,谁料到仅仅几个月后,这一数量非但没有减少,而是一跃进入到了“5”时代。
究其原因,一方面,和财务数据截止日期有关,根据IPO发审相关规则,IPO申报企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1”,即正常情况财务数据有效期是6个月,为了在排队期间减少更新财报的次数,不少企业选择在6月份申报材料;另一方面,今年以来IPO过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让不少观望中的企业加快了上市进度。
今年1~6月,证监会共审核61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50家获通过,占比82%,较2018年同期57.5%的通过率大幅提高。
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IPO通过率的提高激发了企业的申报热情,不少之前还在观望中的企业纷纷报送材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原本在科创板和主板之间犹豫徘徊,随着科创板多轮问询的推进、监管对科创板企业定位和审核细节的曝光,让不少企业选择了传统的IPO赛道。
“我接触过一家原本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公司希望通过注册制能够更快上市,但在了解科创板细致问询经过以及监管对研发投入的关注后,还是觉得企业更适合传统的IPO通道。”上述投行人士指出,IPO常态化发行和过会率的提高也让企业愿意等待。
另外,市场审核的隐形红线“主8创5”有所松动,即“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元,创业板要求不低于5000万元”。从今年实际申报的情况来看,有所变化,如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欲申报创业板,但它2018年净利润约为4200万元。
解决“堰塞湖”之困
“IPO申报企业增多并非坏事。”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指出,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背景下,企业积极申报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后备力量,只要把好“入口关”,让符合首发条件、信息披露详尽、质量好的企业进入市场,对投资者和市场稳健运行都是好事。
要降低IPO水位,让好公司尽快上市,一是要继续坚持从严审核,对粉饰业绩、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企业敢于说“不”;二是要在事前事中阶段尽早介入,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排队企业,震慑抱有侥幸心理的闯关者。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表示,虽然今年IPO过会率升高,但审核从严的标准未变,一是审核重点维度多元化,问询范围更广,将IPO候选企业的规范运行情况、公司治理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作为审核重点,问询机制落实更到位;二是从源头上把关上市公司的质量,根据上市公司质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审核进度,宁缺毋滥;三是以信息披露作为审核核心,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经验有望在A股审核中常态化推广。
从2019年被否企业涉及问题及审核结果来看,发审委关注重点仍集中在财务真实性及合理性、毛利率相关问题、关联交易和业务独立性质疑、持续盈利能力、供应商和客户相关问题、合法合规问题、内部控制规范性问题、员工问题及股权相关问题等方面。
“证监会对IPO的发行审核监管并未放松。”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那些不符合首发标准,却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态度来碰运气的企业,最好尽早撤回材料,一旦被发审委否决或是在现场检查中查出问题,将影响以后的融资之路。
7月8日,证监会对6家IPO排队企业出具警示函,包括鲁华泓锦、句容宁武、嘉曼服饰、斯达半导体、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等,梳理上述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多和信息披露有关,如鲁华泓锦存在未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部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部分修理费确认不及时、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及应收票据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明冠新材料存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据了解,这6家企业均是在此前IPO现场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其中有2家虽然已经撤回了申报材料但仍被出具行政监管措施,从严监管可见一斑。证监会昨日表示,已于近日安排启动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
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现场检查和从严审核,可以筛选出真正的好公司,也会让企图蒙混过关的企业完全暴露,相信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增强,“IPO堰塞湖”会逐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