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将于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多家外媒密切关注磋商进展。
双方努力弥合经贸分歧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10日报道,美国白宫日前宣布,将于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作为磋商负责人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人将访华。这是自1月30日至31日在华盛顿举行高级别磋商以来,再次举行这种级别的磋商。
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也将参加高级别磋商。在此之前,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等人将访华,从11日起举行副部级磋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和能源部等的高官也将参加。
报道称,中美双方于1月底在华盛顿举行了高级别磋商。除了中国的进口扩大政策和市场开放外,还磋商了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结构性问题。本次磋商能在多大程度上敲定具体举措成为焦点。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0日报道,中国商务部9日发表声明说,中美双方将在不久前华盛顿磋商基础上,就共同关注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
贸易战令美方损失巨大
据泰国《亚洲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就在美国企业的领导人竭力应对特朗普政府偏爱使用关税的做法所带来的后果之际,2月公布的新研究详细描述了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可能带来多大的损害。
报道称,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咨询公司世界贸易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对美国一旦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和对外国汽车征收新的关税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行了估算。
经济学家发现,由于已经征收的关税以及可能进一步提高的关税和招致的报复,美国经济受到的损失最终可能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导致200多万人失业。
报道称,单是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如果两国无法达成协议,就将于3月2日生效——就将损失近100万个就业机会。
这些直接影响还不包括因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而造成的商业投资损失。
报告称,失去的就业机会将遍布美国各州。
报道称,反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意见在美国国会获得了两党的支持,一些势力正在积蓄,希望通过立法限制总统在贸易政策上的权限。
另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2月9日报道,金融市场再次对特朗普总统的对华贸易争端表示不满。
报道称,今年1月,投资者乐观地认为僵局会在特朗普设定的3月1日最后期限前得到解决。股市表现抢眼,标普500指数上涨9.6%。
关于中美两国能否达成协议,新闻报道有的乐观有的悲观。随着最后期限临近,股市可能会继续震荡。如果达成协议,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就将正常化,股市就将上涨。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双方就会推出更多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股市就会下跌。
报道称,不过,3月1日这个最后期限并非不可撼动。特朗普是在2018年提出这个日期的,当时他说,如果到那时还没有达成协议,他就要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新一轮关税。但他可以更改这个期限,甚至取消它。
报道分析称,当政府关门开始在机场和经济的其他领域引发真正的动荡、国会里的共和党人表示不能再支持他时,特朗普作出了让步。假如美中两国无法达成协议、特朗普提高关税,他的对华策略就会有同样的遭遇。股市将下跌,共和党同僚将与特朗普的自罚行为撇清关系。他到头来将盟友寥寥而批评者众多,并将因支持率下降——也许下降到比政府关门期间还要低——而屈服。
各方审慎乐观看待磋商
据美国《国会山》日报网站2月9日报道,特朗普不能无视控制着行政权力的某些不成文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总统的说服力。如果其他政府部门或自己政府中的其他成员认为总统在政治上软弱无能,他的领导能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报道称,进一步向特朗普施压要求迅速结束贸易战的,是关税重创了构成共和党关键阵营的农业州。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减少98%,农民净收入下降20%左右。在贸易战开始之前,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由于贸易战,加拿大、阿根廷和巴西不仅取代了美国的对华农产品出口,而且证明了它们作为供应国的可靠性。
归根结底,商界对特朗普的压力来自美国大公司。中国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最大市场、苹果公司的第三大市场,星巴克2018年在那里每17个小时就有一家新店开张。
报道认为,在关税问题上停战将有可能重振中国的商业信心。所以,为结束贸易战而签署协议指日可待。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0日报道,西密歇根世界事务委员会8日举办中美建交40周年对话会。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对话会上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过去40年,两国关系的主流始终是合作和互利共赢。
崔天凯指出,中美之间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正确判断对方的战略意图。“竞争”本不是一个坏词,竞争在国家关系中也普遍存在。但现在有人将竞争解读为零和游戏、胜者通吃,乃至预定赢家,这种想法对中美关系伤害很大,应当坚决摒弃。
崔天凯表示,两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期待可预测、平稳的经贸关系。中美双方工作团队正就经贸问题密集磋商,应对双方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保持信心。只要双方坚持照顾彼此关切,总能够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