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11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火星发射的“洞察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将首次对火星内部结构进行勘察。
洞察号今年5月5日,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搭乘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的“大力神(Atlas)V-401”火箭发射升空。经过半年的时间,飞行了约4.8亿公里,到达了火星。首先释放出两个立方体微型卫星 ,通过他们,人们可以在地球上近乎以直播的方式观察洞察号的着陆过程。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6日14点50分左右,洞察号以每小时约2.1万公里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2分钟后时速降至约每小时1600公里,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6公里的高空,“洞察”号顶部的巨大超音速降落伞打开,洞察号进一步减速,随后底部的隔热罩分离,“洞察”号的三条腿展开并锁定,同时雷达系统启动,测量探测器的高度和下降速度。在离火星地面约一公里的高度,12部火箭发动机开机,完成最后的减速,洞察号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着陆。科学家介绍,由于洞察号着陆激起了大量的烟尘,它的太阳能电池板还需要等待几个小时以后才能正常工作。届时,洞察号将正式开始对火星的勘察任务。
这项任务被称为“利用地震调查、大地测量和热传输进行内部勘探“,英文缩写是InSight,因此被称为“洞察”火星任务。“洞察”号与“好奇”号漫游车不同,并不会四处漫游,而是停留于着陆地点进行探索。
作为首个研究火星内部的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将利用高灵敏度地震仪,给火星“把脉”,通过监测火星地面精确到原子级别的震动,帮助科学家勾勒出火星内部结构的演化历程。洞察号还将向火星内部探入一个“温度计”,探测火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了解热量在火星内部的流动方式,以及热量对火星地质结构的影响。洞察号还携带了“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可以通过火星与地球间的无线电传输,来评估火星绕轴旋转产生的扰动,用以提供火星内核大小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