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成为其中极具活力的一部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利好。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就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
《证券日报》记者: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有哪些?
刘向东: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7年年底民营企业创造了全国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一半以上的税收。过去五年,中央采取一揽子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阻碍有哪些?
刘向东: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除了自身规模较小和竞争力不强,在现阶段经济增速换挡和国际竞争加强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尚面临着“弹簧门”、“玻璃门”和税费偏高等障碍。
具体来看,首先在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情况下,许多民营企业专心致志干实体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不高,真正用在研发投入上的资金更少,同时在劳动力和环境等要素成本走高的双重挤压下,民营企业盈利的难度加大。其次,民营企业转向其他高回报领域则面临着市场准入限制,仍然受所有制的歧视和偏见,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各种生产要素获取和进入垄断领域等方面,不能得到一视同仁和平等对待。此外,在国有垄断行业领域,民营企业真正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担心企业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围绕民营企业第一桶金争论仍令民营企业家不敢开拓创新。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未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应是什么?解决企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刘向东:未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将会更加市场化、合规化、国际化,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此支持民营企业成长,一方面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型政商关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保护私有产权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特别是采取各种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