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还在半放假状态的纺织厂老板吴启明最近整个人都不好了。在订单稀少、不用赶生产的7月,按照惯例,吴启明短暂关闭了一部分生产线,让工人和机器轮休一下,为接下来的旺季做准备。然而,就在7月...
还在半放假状态的纺织厂老板吴启明最近整个人都不好了。在订单稀少、不用赶生产的7月,按照惯例,吴启明短暂关闭了一部分生产线,让工人和机器轮休一下,为接下来的旺季做准备。然而,就在7月末,几大氨纶主流工厂纷纷发出公告,宣布8月1日起氨纶价格上涨1000元/吨。
订单恢复、生产加速的好日子不过大半年,这已经是纺织原材料的又一次上涨。尽管纱线价格近期下跌,但中信建投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种纱线均价最少上涨14.06%,而调价最多的种类上涨了23.15%。
“现在谈不上利润了,原材料的上涨基本已经摊平利润了。”吴启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事实上,生产材料价格上涨正是近几个月的常态。2017年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0%。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
但另一边,尽管PVC价格8月普涨,却并没有抵挡住中国塑料机械制造的火热。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最新统计,受利好政策影响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中国塑机行业延续向好的态势,保持快速增长,很多企业订单需求量大幅增加,甚至排到一年以后、供不应求。
一边是机械的“淡季不淡”,一边是纺织企业的“无利可图”。7月这个制造业传统的淡季,伴随着高温而来的,是实体经济的冷热不均。
冰火两重天
原材料价格普涨,也波及到塑料机械行业。
不过,尽管塑料的主要原料PVC价格7月一路上涨,却并没有给塑料机械行业带来压力。
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塑料机械制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9.95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为32.8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交货值为50.42亿元,同比增长23%。而满载的订单,又让接下来的增长保持无忧。
这和重卡情况相同。尽管钢材价格7月猛涨,但重卡并没有受到影响。中国重汽的数据显示,7月公司重卡销量同比增长109.5%;今年1-7月份,公司累计销售重卡77817辆,同比增长82.7%。
据业内人士介绍,二季度至今,重卡行业表现持续超市场预期。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4、5、6月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1.5%、50.7%、64.4%,维持了3月份53.4%的增速水平;7月的传统淡季,我国重卡销售9.4万辆,为行业历年7月最高销量,同比增长89%,增速亮眼。从车企订单、库存情况来看,订单仍持续高增长,库存仅为历史高点的40%,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由于订单情况良好,尽管原材料的上涨摊薄了利润,但总体对行业影响不大。”中国重汽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
然而,当重工业热火朝天的时候,纺织业却一片肃穆。
由于原料、包装以及运输等成本的持续上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8月1日起,华峰、浙江蓝孔雀、杭州舒尔姿、泰和氨纶等企业纷纷上调报价,涨幅多在1000元/吨。而受环保压力影响,染厂停工、半停工数量较多,很多纺织企业订单卡在印染上,同时,染费也一路上行。
成本上涨,让逐渐回暖的纺织企业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压力。事实上,近期纺织贸易公司接单难度较大,不少企业在低价接单、抢单。一些企业接单价格低,质量要求高,利润空间压缩得厉害。
“厂家为拿到订单,降价吸引客户的不在少数,同质竞争过激。由于订单稀少,出货速度更加缓慢,资金紧张,市场观望情绪弥漫,都在煎熬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大耀纺织原料经营总监贾贺欣表示。
烟台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从烟台企业情况看来,目前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动能减弱问题进一步显现。部分企业举步维艰,过去积累下来的一些历史性、沉淀性困难依然难以消除。能源和初级工业产品价格指数明显提高,用工、融资、环境等问题依然难以改变,致使一些既无技术优势,也无品牌优势,更无法通过全球布局获得成本优势的企业成本增加,资金链紧张,市场萎缩。虽然整体上企业盈利水平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但行业、企业分化较为严重。
而这也和全国情况相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较大,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不同工业产品价格分化已经成为近几个月常态,企业应更加注重创新,推动生产结构优化、推进生产方式改革,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所长徐剑锋表示。
数据承压
事实上,这样的冷热不均,在数据上早有显示。
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5.4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9.3%,加工工业价格上涨5.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以14.1%的增幅领涨,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3.2%,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0.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9.3%。
“总体看来,7月PPI同比上涨5.5%,涨幅连续3个月持平,物价运行基本平稳,价格波动变小有助于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业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得以降低,利润增长和生产活动更为平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仅是PPI,7月制造业PMI也释放出略带压力的信号。
7月PMI为51.4%,比上个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近期工业产品价格反弹上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价格涨幅较大,带动了7月制造业原材料购进端和产成品出厂端价格都有上升。由于三大类订单指数均显回落,市场需求出现走弱迹象。制造业生产有所放缓,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下降,表明企业补库存周期可能结束。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展望下半年,基建将受制于专项金融债停发和财政支出放缓的影响,投资增速下降,工业品需求也会有所回落,叠加供给收缩边际贡献降低,工业品价格环比表现可能走弱。
“未来PPI可能回落,但年内不会出现负增长。随着投资放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可能走弱,不存在工业产品价格显著上涨的基础。此外,由于去年下半年PPI持续上升形成高基数,今年下半年PPI翘尾因素快速回落,因而未来PPI涨幅可能下降。但PPI走势趋稳,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下半年PPI涨幅可能低于5%,但全年平均涨幅有望高于5%。”刘学智表示。
由于价格企稳,货币政策并无转向必要。刘学智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中性,预计GDP全年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