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贸易保护的出现,此次的金融危机自然也不例外。在近日召开的亚洲博鳌论坛上,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的再次兴起自然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
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介绍,20国集团中的17个国家都采取了贸易保护的举措,而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另有数据表明,去年1~2月,有40%的反倾销调查和17%的贸易保护调查在全球进行,且都针对中国产品。
从WTO公布的数据来看,在2008年,全世界商品贸易出口份额占到8%以上的国家只有3个,依次排序为:德国9.1%、中国8.9%、美国 8.1%。在出口成长率方面,中国的17%远超德国的11%和美国的12%,中国后来居上的趋势非常明显。若是按照这种惯性,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出口国,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这些贸易大国中,中国商品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狙击较多。
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是一些国家为转移国内注意力和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虽然一时能够造成保护国内产业的幻觉,但从长期来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依靠贸易保护真正成功保护国内行业。因为贸易保护对应的是贸易报复,而你来我往的斗争,也使贸易保护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试探底线和利益谈判的策略性手段。从这个角度看,类似中国这样同时拥有巨大进口和国内市场的国家,实际上应该是具有天然打击他国贸易保护优势的国家。
值得警惕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针对中国产品的行为,目前也出现了隐形化和变异的苗头。今年的活拔绒抹黑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瑞典某电视节目里一边是残忍的对动物进行活剥绒的镜头,一边是具有倾向性的文字描述和推断,其后续影响对占世界羽绒及其制品70%份额的中国羽绒行业造成了相当冲击。
虽然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游戏,但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仍须重视这种行为对中国行业和企业的中短期影响并主动出击,避免短期不利对长期发展造成积累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