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时间4日CNN报道,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大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以及中东局势感到忧虑。中国状况尤其令人感到不安,上证综合指数下跌6.9%,深圳综指下跌8%以上,并触发熔...
北京时间4日 CNN报道,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大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以及中东局势感到忧虑。中国状况尤其令人感到不安,上证综合指数下跌6.9%,深圳综指下跌8%以上,并触发熔断机制。
在亚洲,日经指数下跌3.1%,恒生指数下跌2.7%。原油期货宽幅振荡,沙特与伊朗断交,这两个国家都是主要的产油国,也都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在欧洲,德国DAX指数下跌4.3%,法国CAC 40指数下跌2.7%,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2.4%,中国是欧洲商品的主要买家。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Kit Juckes表示,“我没想到,在新年交易开始的日子,中国股市触发了熔断机制,打击了全球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高贝塔货币全线下滑。”
中国财新媒体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1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从前一个月的48.6下降至48.2,如果指数低于50,意味着制造业出现萎缩。
虽然政府官方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要好看一些,但政府数据中大企业的权重较大,而财新的数据更贴近小企业。
但经济学家表示,虽然制造业数据令人失望,但并不说明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放缓。
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表示,“虽然非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说明制造业进一步恶化,但其它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上月总体形势不错。”
相关阅读1:近日80%可能第二次触发熔断
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大盘以5%和7%的二次触发熔断机制而停盘,这是中国股市启用熔断机制新规之后第一个交易日,可以说给熔断机制来了一次完整的实盘“公测”。实际上“熔断机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是一种在市场出现过分恐慌的情况下,用暂停交易的方式来消化情绪、查找原因、出策应对、披露信息等,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式的暂停交易“按钮”。
目前看“熔断机制”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原因在于,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了一个“按钮”,而不是一套动态的降低风险的机制来看待。另外,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是在个股涨跌停限制,以及T+1的前提下运行的,熔断机制实际上进一步提升了“制度成本”,而并没有起到任何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在第一次触发熔断机制后,市场已经是千股跌停,对于这些股票来说,已不再需要熔断机制保护,而第二次触发熔断机制导致的暂停交易,反而让整个市场不能继续交易,加剧了恐慌,造成了“二次伤害”。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每一次“制度”的变化,在增大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在制造更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会助长市场的贪婪和恐惧,让以散户为主导的中国股市更加情绪化。这就使得一个本应该稳定情绪的“熔断机制”,反而变成了情绪的催化剂。
但仅本次下跌而言,“熔断机制”是“偶遇”的小插曲,只能说明“熔断机制”在保护大多数投资者,以及防范整个市场风险的作用非常有限。比熔断机制更重要的,应该是寻找此次股市下跌的原因。目前看,中国经济整体风险并不大,但诸多企业面临很大的问题,中国企业的负债率高达11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是90%。负债率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应对风险和能否保持创新的能力。在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全球融资成本在上升,而中国经济增长和各类经济数据目前还处在探底阶段,致使全球资金的流动不再倾向于中国,一些专业的投资机构很难持续买入A股。
其次,美国采取的诸多紧缩货币政策开始进入实质性影响阶段。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周四),美联储对109个交易对手方开展逆回购,回笼了4745.9亿美元的资金,比2014年二季度末创下的前纪录高出1/3还多,美联储甚至为拉抬利率逆回购操作不设上限。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日元、欧元、人民币等对美元一开盘即出现大幅波动。与A股同时下跌的还有日本和香港等亚洲重要股市,日经指数在开盘后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下跌了接近2%。美联储的紧缩给全球股票、外汇、债券等市场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其中就包括A股和人民币。
再者,中国股市目前还面临注册制,以及1月8日解禁潮(2015年7月8日,证监会[微博]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对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实施了“减持禁令”,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的问题,这是诸多“散户”最直接的悲观理由,加剧了二级市场的观望和抛售情绪。
既然A股是政策市和资金市,机会当然还是有的,如果市场过于悲观,政策层面“禁售”会不会延续?会不会出台新的救市政策?另外,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下滑,诸多定期存款已经开始变为活期存款,M2的增速从半年前的4.3%已增加至15.7%,总量增加了超过3万亿,而这部分资金对于目前整体市场来说,需要找到投资的标的,如果股市能够通过改革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或许由低利率制造的“水牛”还是可以出现的。
对于近期行情走势,我更担心的是,由于“熔断机制”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盘内一旦出现触发第一次熔断机制,紧接着触发第二次暂停交易的可能性超过80%,将放大流动性风险,历史刚过去不到半年,但有可能重演。
相关阅读2:机构解析A股“速熔”八大动因
熔断机制实施首日,沪深股市(包括B股)先后两次触发HS300指数熔断阈值,交易时间提前结束。机构认为,高管解禁潮来临、新股发行节奏未明、年末获利了结股市缺血、经济增速不容乐观、基金换仓等八大原因导致了昨日市场暴跌,触发熔断机制。至于后市,国金证券认为市场的结有待打开,国海证券则表示春季行情还需等待。
八大原因引发暴跌
昨日,沪深300指数连续两次触发熔断机制。国海证券认为,引发市场暴跌有八大原因:
第一,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万亿解禁洪荒冲击A股,5%以上股东减持引发的供求关系失衡的担忧。
第二,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49.7,预期49.8,前值49.6,经济增速仍不容乐观,影响市场做多情绪。
第三,从管理层信息显示,2016年资本市场主基调就是“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股发行数量会大幅超预期。
第四,近三周A股开户数连续下降,增量资金入市放缓,难以支撑股指反弹。
第五,元旦后第一周或许就会有新一轮IPO名单出炉,这或将给两市带来心理层面的影响。
第六,岁末年初做表压力,资金暂难回流,股市仍处于缺血状态。
第七,年末排名考核通过前后,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者不再有护盘动力,而是要重新制定投资策略,调整持仓结构,比如卖掉一些浮盈较大的股票,从而有可能引发市场震荡。
第八,去年12月最后一周,市场对中国央行的降准预期再度落空。事实上,不仅市场期待的降准迟迟未能兑现,而且央行公开市场货币投放量也明显萎缩,反映宽松预期明显延后。自去年11月以来,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连续两个月缺席。
国金证券策略团队表示,监管层近期对市场态度上的微小变化是导致市场下跌的导火索,而熔断机制首日运行,忽视了流动性备付的风险,是加深市场下跌幅度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份市场环境有所不同的是减持禁令到期在即,甄待政策及时对冲,而且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1月份处于真空期的假设被证伪。客观上讲,“熔断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对流动性的需求造成影响,市场参与机构为了备兑赎回的资金需求,会被动的做些减仓,从而加深市场调整的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HS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显著放大,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后市有待观察
中融基金认为,本次熔断机制的实施,会大幅提升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使得价格和流动性产生脱节,价格和成交量的体现形式不再是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使得市场价格出现“畸形”状态,容易出现极端走势。
国金证券表示,后市三道“结”待解开:寄望于监管层尽快作出相关的表述以稳定市场的预期,任何金融创新需要循序渐进;寄望于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的节奏给出相关明朗的预期,1月份发多少;建议尽快明确1月份减持禁令到期后的对冲政策。总的来讲,只有预期的稳定,市场的平稳,才是共赢的市场。
国海证券认为春季行情还需等待。目前来看,大的逻辑依然存在,但去年12月降准预期落空,市场对创业板涨幅较大后业绩能否匹配有所担心,会导致2016年的春季行情晚一点,幅度小一点。整体策略上依然建议规避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从短期催化剂来看,关注钢铁和军工板块。
联讯证券则表示,策略上规避近期将要面临解禁的个股,尤其是涨幅超过50%、解禁市值占总市值比例超过30%、估值较高的个股可能出现较强的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