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再拖,吃止痛药和简单输血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实施“外科手术”最近一段时间,经济学界都注意到了&ldqu...
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再拖,吃止痛药和简单输血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实施“外科手术”最近一段时间,经济学界都注意到了“供给侧”这一新提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将其表述为“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让这一概念清晰地浮出水面。
为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当前,我们的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各类消费需求的性价比、安全、质量等要求也水涨船高,但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导致人们要出国去买奶粉、买马桶盖甚至药品、牙膏。同时,随着衣食住行为主的消费实现了基本满足,老百姓的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新需求很多,有效供给还难以跟进。
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中央此次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分别从战略和战术层面给出了具体思路。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化解过剩产能。产能严重过剩,首先会直接导致大量产品滞销、库存高企、价格持续下降。而持续的价格下降,不仅会引发通货紧缩和债务紧缩,也会引发价格恶性竞争,令企业平均利润和边际利润大幅下滑。最后,由于实体经济整体效益下滑,过剩产能掩盖下企业优劣难分,大量资金为躲避风险而流向虚拟经济,在加大金融领域杠杆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风险。可以说,产能过剩已经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整体循环不畅,阻碍了资源的优化再配置。
五场歼灭战中,如果“去产能”是首要战场,那么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就是关键一役。所谓僵尸企业,主要是那些处于停产或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而存续的企业。“僵尸企业”是过剩产能问题最严重、最集中的体现,在地方面对着保GDP、保就业、保稳定压力,银行不愿不良贷款显性化,法院不愿或能力上不支撑大规模破产清算等多重背景下,若市场出清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就可能使过剩产能的化解成效不及预期。
这个问题拖得越久,风险就越高。吃止痛药和简单输血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实施“外科手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制定实施一整套政策方案,实现“积极稳妥”的化解。这意味着,对地方政府而言,对扭亏无望的企业,不能搞保护主义;对司法部门而言,要为依法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而言,要积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财政、金融、社保等部门来说,需要制定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当然,实际实施中,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有序,不强行搞一刀切,尽量将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处置“僵尸企业”是绕不过的坎,也是一场需要各方出力的“人民战争”。去掉无效低效产能,社会再生产就有望实现良性循环,就能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动力。(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