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路透社日前刊文称,“反腐、股市、经济放缓”导致中国消费者减少奢侈品购买,这甚至影响了印度的钻石加工业。被称为“钻石之都”的印度苏拉特...
路透社日前刊文称,“反腐、股市、经济放缓”导致中国消费者减少奢侈品购买,这甚至影响了印度的钻石加工业。被称为“钻石之都”的印度苏拉特正面临货品积压、被迫减产的窘境。而一些印度人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才是最大压力。称印度为“钻石王国”并不为过,印度钻石加工业发达,生产的成品钻价值占全球65%,按克拉计达85%,按件数计则达92%。也就是说,世界上每10颗钻石中,有9颗是在印度抛光打磨的。印度国内珠宝从业者约350万人,其中100多万人专门做钻石生意,2014年成品钻销售额近200亿美元。
印度“钻石王国”的“首都”在苏拉特,这座海滨小城距孟买约250公里,方便的物流条件和上百年的钻石加工家族企业使这里成为世界钻石加工中心。目前苏拉特有钻石相关企业2.5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承担着全球超过90%的钻石加工业务。苏拉特隶属于有“印度广东”之称的古吉拉特邦,该邦最引以为豪的两张名片正是以苏拉特为代表的钻石加工业和以圣雄甘地为象征的纺织业。
衡量钻石品质有四大标准:颜色、纯度、重量和切工。其中前三项皆为“天意”,唯有切工要靠“人为”。通常来讲,一枚钻石原胚从非洲挖掘出来后,会以较低价格贩卖到比利时安特卫普,全球钻石加工商再进行收购、加工,投入消费市场。而这其中,来自印度的钻石商显得尤为抢眼。钻石切工总体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符合印度人力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的特点,因此全球绝大多数钻石加工,特别是微小钻石(低于5分)加工都有赖于印度的钻石工厂。经过百年积淀,苏拉特的钻石工厂早已告别作坊式生产,进入电脑化、标准化时代。
一枚原钻进口到印度,经过设计、切割、打磨,再出口到外国市场,利润将增长四五倍,这也是钻石加工业成为印度出口换汇主要行业的原因。如此巨大的利益当然会令别国钻石商纷纷效仿,其中做得风生水起的正是中国同行。数年前,中国上海、广东以及山东等地的企业都在投入巨额资本进行钻石加工,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个世界钻石基地正在成形。上海钻石交易所和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中国钻石切割和抛光业产值已从2007年的6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0亿美元。钻石熟练技工数量也从2007年的7000人增加至2011年的6万人。中国商人在钻石贸易上正抢占印度的份额。
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指引下,一批中国公司正以收购战略资产和取得国外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方式直接取得非洲钻石原胚,然后转运到中国内地进行加工生产,绕过比利时、印度等传统中间商,节约大笔生产成本。
印度早年间有较小储量的钻石矿,其戈尔康达矿出产过重76克拉的“鸽子蛋”——约瑟夫大公钻石。不过,目前印度并没有可开采的钻石矿,一些新探明的钻石矿脉开发还需时日。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严重受进口影响的钻石行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它也没有足够支持能像中国那样与海外矿源企业对接。从国际市场看,贵金属价格近两年持续走低,这也对国际钻石贸易有影响,从苏拉特的成品钻采购量看,一年间下降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