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下称《规划》)和《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下称《政策》)。然而,两份文件通过之后的产业政策迟迟不见踪影。
从国家发改委获知,《规划》与《政策》于10月11日正式对外发布。即将浮出的产业政策业已明确提出,铝工业作为一个高耗电产业,其发展要与国家能源状况相适应,且必须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因此,今后中国将“严格准入标准,严格新上电解铝项目,限制现有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严格氧化铝项目建设,确保氧化铝工业有序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即将发布的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将是中国决心跨越以高耗能为基础的重化工发展阶段的又一明确信号。而此前推出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钢铁产业政策,都已明确限制外资在这两个行业控股;钢铁行业更叫停扩张产能的步伐,规定原则上不同允许设立新的钢厂。此举与铝产业政策可谓一脉相承。
电解铝出口大门关闭
据《财经》获知的铝产业政策文本,在增量方面,对高耗能的电解铝产业及其上游铝矾土矿开采,将给予严格限制。另外,今后电解铝将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收缩为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以满足内需为主。
事实上,这一影响已在此前的一系列具体调控政策中显现出来。今年1月1日,国家取消电解铝出口退税,反征5%出口税,致使大部分电解铝企业压缩了出口数额。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长中,90%依靠来料加工贸易。
进而,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从今年8月22日起,将氧化铝(含铝矿砂)和铁合金矿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国家不再审批新的加工贸易合同;对已经发放的加工手册仍可使用。由此,电解铝出口的另一扇大门被封闭了。
有传言称,在铝产业政策出台后,发改委将考虑对电解铝出口加征20%出口税——这等于完全关闭了电解铝出口的大门。
一方面,严格控制电解铝及其原料氧化铝的新增产能;一方面,关闭电解铝出口市场,电解铝产业正面临空前的“政策严冬”。
专家分析,国家对电解铝产业施以苛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际上没有发展高耗能工业的条件。自2000年以来,电解铝国际市场行情转暖,加上中国电解铝产品在国际的价格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加入到电解铝行业的扩张狂潮中。
电解铝的主要成本来源于电价。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看来,中国低廉的电价和油价,为中国高耗能工业创造了发展的平台;但低价建立在一个扭曲的定价机制上,没有反映中国能源的真实状况。具体到铝产业,中国铝矾土矿储量并不丰富,据目前测算,只能维持13年的开采。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产业由鼓励转向限制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初期,钢铁、铝等作为基本原材料,与GDP的增长直接挂钩。但近年来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以及环境恶化,使决策者逐渐考虑跨越重工业发展阶段,寻求节约环保型的发展路线。
业界普遍对限制铝产业增量的产业政策表示理解,但也存在着各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