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105届广交会第一期进行至第三天,商务部的密集调研在密锣紧鼓地进行。
当日上午,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与机电、五矿商会以及来自全国各省不同行业的11家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
“当前保外贸就是保就业、保稳定、保增长,如果外需市场下来内需市场暂时仍无法补上。”钟山在分析当前形势时表示,“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到今天为止,美欧日经济未出现明显好转,并且这种趋势还在蔓延至其他国家。”
钟山对企业代表强调,虽然我国的经济在3月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但企业仍需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有鉴于此,政府、各界企业对本届广交会的关注程度达到高峰。本报获悉,本届广交会每日的成交情况即日上交至国务院,而且将有至少6位副部级以上官员亲临视察。
争取新兴市场弥补传统市场
在当日座谈会上,从浙江省代表的发言开始,天津、广东、四川、重庆、福建、江苏、山东、云南、湖南等我国外贸重点省份的企业代表围绕着近半年来,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的外贸情况、本届广交会的情况以及对政府的政策建议三大方面先后发言。
企业普遍反映,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口量出现大幅下降,这其中不但有大量订单流失或被取消,还有此前本已定下的订单也因为客户的破产而作废。
而今年第一季度,特别是1-2月情况更为糟糕,虽然3月有所好转,但这其中的原因更多的在于1-2月的基数相对较小。今年一季度,来自四川、重庆等中部省份企业代表的出口降幅为30%左右,而来自天津、广东等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企业代表的出口下降幅度则在15%左右。
来自机电商会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年1-3月机电产品出口分别下降20%、22%和18%。原因是主要产品(计算机、通讯设备、家电)的出口增长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六成的加工贸易更下降幅度达38%。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云南,出口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国家的代表企业更表示,该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77.7%。同样,来自山东的出口客车企业也表示,该行业一季度出口增幅同比下降60%。
但有部分企业认为,出口下跌的趋势已经到底,“从目前的订单状况来看,预计下半年的出口降幅将收窄。”四川代表表示。
而对本届广交会的成交情况,企业代表们则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本届广交会比上年同期的春交会出现大幅下降;另一派则认为本届广交会的成交量没有受太大影响,原因是,“还能来广交会的采购商大多都是有目的地采购,很多是专业代理多家企业采购而来,目的十分明确。”
企业在分析原因时,普遍认为欧美市场需求疲软是出口下降的根本原因。此外,其他国家对美元持续贬值导致该国产品出口成本下降,变相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以客车为例,“我国客车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韩,我们的主要市场也是日韩的传统市场,目前韩国货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导致我国的客车今年以来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山东代表表示。
鉴于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的疲软,多家企业也提出“以新兴市场弥补传统市场”。
天津的企业代表表示,该企业前两天共接待的294名客商中,来自北美、西欧的只有4名,“我们认为开拓新兴市场可以弥补欧美市场的缺失。”广东代表也表示,在本届广交会的客户中,亚洲客户约占其客户总量的60%。
企业聚焦三大问题
当日座谈会上,企业代表在给政府的政策建议,则集中在出口退税、汇率稳定和金融支持上。
机电商会负责人表示,希望国家在特殊时期,考虑再提高有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有很多海关条码还有回调的空间。”他说。
天津代表提出,如建筑工具挤胶枪的退税仅为5%,“虽然需求大大下降,但我们确实无法再降价,因为原材料价格已经触底甚至回升了。”
此外,出口退税周期过长也是突出问题。有企业表示,长达数月的出口退税周期,令企业无法及时利用这笔资金。
在企业的建议中,也普遍提及“保持汇率稳定、政策面稳定”的问题。企业认为,汇率稳定能增强与客商的议价能力,政策面稳定则能有利于外贸企业的工作顺畅,并增强企业信心。
此外,对于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依然是融资。
江苏代表指出,国家目前的一些金融优惠政策集中于大型央企,一般企业难以受惠。他进一步提出,在新订单数量明显减少的背景下,政府在金融方面可否给予适当扶持。
钟山对此表示,融资难是外贸企业的普遍问题,商务部门将高度重视这一情况。
此外,在本次调研中,多家企业表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现象令企业出口受阻。
来自重庆的企业透露,该企业的一些美国长期客户增加了其在美国本土的采购。
钟山对此表示,对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应更加重视。
本报记者获悉,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正在建立由政府、商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工作机制。其中,政府将向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适当的资金支持。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当日表示,本次调研企业提的建议,对今后具体政策的落实起重要的参考作用。
整场会议钟山听得十分认真,特别在听到有企业提到今年第一季度仍有所增长时,他都十分关切地询问具体情况和原因。钟山对在场的企业代表表态,将对企业提出的各项建议慎重研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