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于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2015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为国内外机床企业领导者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一批中外优秀机...
【编者按】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于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2015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为国内外机床企业领导者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一批中外优秀机床企业的CEO在论坛上做了内容丰富的演讲,其中不乏亮点,令人印象深刻。机床制造这个行业具有典型的基础装备气质,其兴衰与宏观经济起伏、与生产资料市场、与基本建设投资紧密相连。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周期性调整带来明显的企业走势分化,当大多数企业深陷需求不振、市场低迷的泥潭中时,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充满进取活力的优秀企业凸显出来,如活跃在此次论坛上的济二等企业。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逆水行舟、逆势而上,他们有什么绝招和杀手锏呢?
其实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里面,认真梳理出来应有四个关键词:极致的职业精神、内部的制度崛起、造物育人、专注于细分市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就此特别策划了《面向2025的中国机床》系列述评文章,共四篇,今天发表第一篇“极致的职业精神是中国机床工业之魂”,期望能够与行业广大读者共同分享其中的制胜之道。
【题记】
“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不是研发问题,而是职业精神的有无和多少的问题。” ——张志刚
日前,《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成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同时,在十大重点领域中,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也都与数控机床紧密相关,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机床工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制造2025》在本已不平静的业界引起广泛热议,同时引发了业界新一轮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近几年,很多业界老总及有识之士没有停止过苦苦追寻和探讨,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企业与国际高水平制造企业相比,到底缺的是什么?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挖掘着答案,也通过各种平台发布着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最根本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说是装备和技术问题;有的说是人才和人员素质问题等。于是,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快速发展,如今我们很多企业整体装备已全面提升,技术实力已大幅改善,也通过各种手段引进了不少高端人才,甚至连最难解决的体制和机制都已尽可能调整到相对理想的状态。但是,我们仍然拿不出或很少能拿出像样的产品,仍然不能或很少能与国际高水平公司同台竞技,这又是为什么呢?
可以说,以上这些可以称作硬实力的要素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很多企业通过这些硬实力的改善也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在具备了这些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外在要素后,仍有很多企业没能真正提升竞争力,这就需要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在4月19日举办的“2015机床工具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上,全球业界大佬齐聚论道,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张志刚董事长一语道破玄机:“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不是研发问题,而是职业精神的有无和多少的问题。”作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为数不多的纯国有企业的老总,张志刚董事长在论坛中表示,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品牌认知度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企业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很多企业内部缺乏一些极致的职业精神,包括工匠精神等等。“极致”和“职业精神”两个词,似乎一下点醒了在座的CEO们。
不是么?除了大家能随口道来的外在的、能花钱买来的硬实力外,我们更需要关注和提升的是企业深层次的、代表软实力的诸多要素。张志刚所谈到的职业精神,应该正是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实际也恰恰是我们很多企业最缺乏的实力之一。所谓职业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既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又需具备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但将其发挥到极致的最终落点,应至少要被贴上敬业、勤业、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的标签。
回顾济二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极致的职业精神在济二这样一个老国企中应该是发挥了巨大推动力的,这是自上而下贯彻始终、贯穿到每个环节的。正在因为有了以张志刚为统帅的济二人把职业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才有了济二今天连续拿下美国福特多条冲压线的傲人业绩。在谈到企业的品牌塑造时,张志刚提到,做品牌需要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坚守。我们济二就奉行坚守和执着,追求极致。看来,“极致”已经深深渗透进济二人的血液中。
实际上,总览众多竞争力强的企业,无不具有一些内在的气质和文化,而自上到下发挥到极致的职业精神又是其中的精髓,也是制胜的法宝。
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是业界公认的低调而踏实的企业,其总经理姜华曾说:“面对困难,既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受得住折磨;面对未来,既要充满信心,更要用激情和行动去诠释。”我想,这也是对职业精神的最好解读。秉持这种精神,宁江人以一个个“细致雕琢产品、享受品质突破”的过程打造着企业的职业名片。曾几何时,“大毛病没有、小故障不断”的用户反馈刺激着每一个普什宁江人。于是,公司下了死令,“必须对产品进行改进、完善,最终以符合用户要求的形式存在!”公司借力国家重大专项的契机,在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下苦功夫,总工程师刘雁牵头成立了工作组,最终通过长达四年的扎实细致工作,使“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和“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可靠性等指标大幅提升。
浙江日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本善在谈到收购意大利MCM公司时说,MCM公司老股东们对事业的忠诚度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两个公司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浙江日发航空装备有限公司在年初接下某航空订单时,为了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按时完成任务,公司高层领导们就都住在公司,轮流加班,由此带动员工们发奋努力,整个公司形成了良好氛围。
同样是在2015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上,针对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保全的发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给出了这样的评论:北京精雕的实践是围绕客户需求,专注于细分市场,并在该细分领域研究得很深很透,在一个小的领域中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与用户直接形成了良性互动。不言而喻,这同样是把职业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的典范。
田浩荣是宝鸡机床数控车间的一名装配钳工、高级技师,主要从事全功能数控CK系列机床的床头箱、油缸、卡盘、刀架以及液压系统的装配工作,被同事们亲切地誉为“装箱快手”、“快枪手”,他不仅装箱速度快,产品质量还非常高,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质量免检个人”。田浩荣有一句口头禅,“自己干的活首先要让自己放心”。经过多年认真学习和耐心实践,田浩荣把日常工作中简单到极致的绝招总结成最有效的工艺方法。在2013年赴日学习期间,曾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高超的技术赢得以严苛著称的日本专家的称赞。
田浩荣的例子使我们对职业精神在基层的发挥有了深刻的理解。无独有偶,在前阵子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典型案例。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央修建一条5.6公里的海底隧道。面对全新的工艺要求,钳工管延安却圆满完成了任务。经他手安装的设备成功对接了16节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误。高超技艺不是一蹴而就的,管延安说:我不怕吃苦不怕累,我认准的事,必须把它圆满地干好,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会走到底。只有初中文化的管延安,凭着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将关键技艺做到了极致。
《大国工匠》中还有一个人物,是京沪高铁的首席研磨师宁允展。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宁允展负责的工序,在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给手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十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一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读完这些故事,掩卷而思,似乎看到了中国机床未来的希望和方向。这些来自企业的高管们和基层的工匠们,以鲜活的示例给我们呈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如何将职业精神发挥到极致。执着、坚守、敬业、勤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一个个普通而平白的辞藻被赋予了丰富而生动的内涵。如果每一个机床工具企业,都有这样几位追求极致完美的领导者;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中国数控机床的背后,都有这样一群追求极致完美的设计者和工匠;如果我们事业的每个环节、产品的每个细节都被以执着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做到了极致完美……,那么,我们中国机床还何惧不能稳稳站上国际舞台?我们中国机床还何需终日背负“精度稳定性差”这个耻辱柱?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定能为《中国制造2025》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从今天开始,从你我做起,让我们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让我们的产品带着“精致”和“完美”的标签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