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65年4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下达了由国家科委批复的“关于人造金刚石中间试验计划任务书”,要求在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磨所”)建成人造金刚石中间试验基地。参加中间试验...
1965年4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下达了由国家科委批复的“关于人造金刚石中间试验计划任务书”,要求在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磨所”)建成人造金刚石中间试验基地。参加中间试验的单位有第一机工业部部属研究所:郑州三磨所、济南铸锻所、上海材料研究所,由三磨所全面负责,并负责合成工艺、原材料加工工艺、产品分选工艺和物理、化学检验方法的研究;济南铸锻所负责设计、试制六面顶超高压合成装置,通用机械研究所胡恩良,早在1963年设计了6×300吨和6×600吨的二套六面顶压机图纸,根据机械工业部的指示,1964年6月,胡恩良将其两套图纸转交给济南铸锻所,并向济南铸锻所做了技术交底;上海材料研究所负责硬质合金顶砧的研制。
1965年8月,济南铸锻所在三磨所的密切配合下,试制出我国第一台6×6MN DS-023型铰链式六面砧超高压高温金刚石合成装置,三磨所王光祖、余征民、余志超、李进保、邵德厚、闫聚武、孔令春在济南铸锻所做合成金刚石试验。1965年11月5日,在6×6MN DS-023型铰链式六面首次合成出金刚石,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铰链式六面顶金刚石合成装置试制成功的重要标志。后经半年的重复性合成工艺试验,金刚石合成工艺趋于稳定,于1966年6月7日,该六面顶合成装置由济南起运,10日到达郑州三磨所。
1966年7月3日,投人造金刚石合成中间试验工作。当年生产10,000克拉金刚石,1966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我国三线-贵州省贵阳市郊建设我国第一家人造金刚石厂—第六砂轮厂,由三磨所提供全套工艺设计、技术资料,并负责人员培训工作。这是中国人造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的开端。铰链式六面顶金刚石合成压机,奠定了我国人造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的基础。
郑州三磨所于1996年建设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时,将该压机作为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的文物保存于华山路121号院内,机械工业部对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时,时任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的范宏才先生为该压机题写了“中国第一台六面顶压机”。
该压机于1965年服役,1995年退服,投入运行30年,共合成约150万次,被命名为功勋压机。
1965年8月,济南铸锻所在三磨所的密切配合下,试制出我国第一台6×6MN DS-023型铰链式六面砧超高压高温金刚石合成装置,三磨所王光祖、余征民、余志超、李进保、邵德厚、闫聚武、孔令春在济南铸锻所做合成金刚石试验。1965年11月5日,在6×6MN DS-023型铰链式六面首次合成出金刚石,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铰链式六面顶金刚石合成装置试制成功的重要标志。后经半年的重复性合成工艺试验,金刚石合成工艺趋于稳定,于1966年6月7日,该六面顶合成装置由济南起运,10日到达郑州三磨所。
1966年7月3日,投人造金刚石合成中间试验工作。当年生产10,000克拉金刚石,1966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我国三线-贵州省贵阳市郊建设我国第一家人造金刚石厂—第六砂轮厂,由三磨所提供全套工艺设计、技术资料,并负责人员培训工作。这是中国人造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的开端。铰链式六面顶金刚石合成压机,奠定了我国人造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的基础。
郑州三磨所于1996年建设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时,将该压机作为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的文物保存于华山路121号院内,机械工业部对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时,时任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的范宏才先生为该压机题写了“中国第一台六面顶压机”。
该压机于1965年服役,1995年退服,投入运行30年,共合成约150万次,被命名为功勋压机。
见照片一、
照片一、中国第一台铰链式六面顶金刚石合成压机
郑州三磨所于2010年迁住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桐街121号时,将该压机一并迁往。陈列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梧桐街121号)院内。
见照片二
照片二、中国第一台铰链式六面顶金刚石合成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