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黄河旋风:风华两代金光道(上篇)

关键词 黄河旋风 , 乔金岭 , 乔秋生 , 超硬材料|2014-04-15 10:46:05|来源 中国超硬材料网
摘要 2003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莅临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当时占地已达一平方公里的厂区、标准化的厂房、科技含量甚高的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制品,使回...
  2003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莅临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当时占地已达一平方公里的厂区、标准化的厂房、科技含量甚高的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制品,使回副总理由衷兴奋。对一个由3000元起家的民营小厂发展成如此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对时任董事长乔金岭和总经理乔秋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企业家的胆略赞扬有加。他还说:“黄河旋风为民族工业争了光,不但富了自己,而且带动周边,同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是中原大地上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一个耀眼的闪光点!”。她是怎样走上超硬材料及制品这条金光闪闪的大道的?

一、“要找就找高科技的项目,要搞就搞高精尖的产品”

  这是乔金岭1984年底说过的话,这是他为长葛县塑料制品厂谋求生路,寻找新项目时定下的标准。这一年,他37岁。在他37年的人生经历中,经历过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奶奶投井而死等的巨大悲痛;经历过饥饿、贫穷和在兰州轻工学院中专部因三年“自然灾害”而“下放”回家的种种磨难;已经有过当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砖瓦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的经验;已经于1979年成功地白手起家创建了长葛县第二化工厂;经历了因行政干预而在自己创建的厂子里“靠边站”,眼睁睁看着曾经热气腾腾的厂子不到两年就内亏外贷120万元,不得不放假关门的痛苦煎熬。也就是在这个小厂关门、停产,工人长达18个月没有发过工资的严峻时刻,在职工的强烈要求下,在当时的长葛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新一届领导的支持下,再次出任该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为了救活这个小厂,更为了他的“为国为民为厂为家为中国农民走出一条吃饭路子”的夙愿,他运用“借梯上楼”的经营方式,用廉价将一家化肥厂积压的3000吨碳铵买回来,组织职工“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地进行销售,并用自己厂子同样积压的塑料编织袋抵了一部分账,最终把近50万元的现金纳入厂子的账户。正是依靠这笔来之不易的资金,支撑了在黄河旋风历史上决定其生死存亡的战略转移—由木织机生产编织袋一步跨入人造金刚石制品的高新技术领域。这无疑是一次革命。

1985年1月17日,他得悉一个还处于试验阶段的项目——人造金刚石磨盘,可以用于磨削地坪脑海里骤然激起一道亮光,凭着当年当砖瓦厂厂长时对建筑市场的了解,凭着对高新技术的敬服,并感觉到它可能具有光明的前景。这时一家民办科研单位,有转让的意向,但要价10万元,而且还要求产品投产后年销售额的10%作为报酬。在1985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里需要的是胆识,、企业家对风险的承受力、是决断能力。乔金岭冷静而果决,干!于是,1985年3月1日在郑州国际饭店郑重地签订了协议。许多人为乔金岭捏了一把汗,也有人等着看他将因失败而导致的灭顶之灾。

但是,在乔金岭不惜血本和满腔热忱提供的试验条件下,那位研制者在6月份终于做成了第一组人造金刚石磨块,并按照乔金岭的意愿进而在7月份开发出了第一台人造金刚石水磨石机。这年的8月12日,当乔金岭冒着38℃的酷暑,在武汉二建一个工地上大汗淋漓地进行现场操作,当终于卖出第一台金刚石水磨石机时,这位五尺多高的汉子激动不已……。从此,这种以“旋风”命名为品牌的金刚石水磨石机,及其后来形成的7大类18个系列的“旋风”产品,在中华大地上刮起冲天旋风,她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走向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如果不上易地改造项目,我这个厂长就不干了”

1990年,是金刚石水磨石机系列产品生产的第六个年头,这种替代传统碳化硅水磨石机的产品生产经营如日中天,红火异常,乔金岭以一个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明确提出:“金刚石水磨机不能十年一贯制。现在就必须着手大力开发金刚石锯、切、钻、抛系列产品,还要自己生产金刚石”,还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响亮地提出“要走出国门,去挣洋人的钱”。

这需要大的投入,需要在原厂区之外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厂——占地一平方公里的金刚石城,这个构想乔金岭后来把它叫做“八五.金刚石及金刚石机具系列产品易地技术改造”,仅第一期就需要征地600亩,投资9800万元。这在当时的长葛县乃至当时的许昌地区都是最大的投资项目。

现在,这一切早已成为现实,金刚石水磨石机也真地如乔金岭所预料的那样,没有旺销十年,自93、94年,室内装修逐渐成为—种时尚时,水磨石机便成了明日黄花。人们感叹不已:“幸亏董事长……”,然而在当时,人们并不这样看,他要把这个构想付诸实施却真正是“阻力重重,举步维艰”啊!

人们可能还没有忘记,1990年是国家经历88年的抢购风,89年的政治动乱,全党、全国正以“治理整顿”为基本方针的时期。当时看一级党委、政府的政绩,不是看怎么样把经济搞上去,而是看怎么样把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因此,可以想见,当一些领导听了乔金岭的构想后,会是一种什么态度。乔金岭曾找一位“父母官”汇报过两次,都被泼了冷水。还有一位职务还要高些的“父母官”,不仅自己不支持,还不准有关领导支持,甚至在言谈话语中对乔金岭本人都显露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态。这是外部环境,那么企业内部呢?

这个已经更名为河南黄河磨具厂的厂子,职工已达到827人,平均月工资184元,远远高于当时平均86.16元的长葛几个国营大厂,也高于当时闻名遐迩的“大集体”的奔马机器制造厂的160元。员工们口袋鼓起来,扎根于思想深处的“小农经济意识”也鼓胀起来,不少人为生产经营的大好形势而陶醉,为可观的经济收入而满足。厂子高管层固步自封,多数不能接受乔金岭的“‘八五’金刚石及金刚石机具系列产品易地技术改造”构想,认为是盲目冒进,有可能像1958年的“大干快上”一样,造成灾难性后果。几次开会统一不了思想,乔金岭拍案而起,说:“如果不上这个易地改造项目,我这个厂长就不当了!” 乔金岭的决心让持不同意见的几位高管不得不做出妥协,勉强接受了提议。

于是,乔金岭雷厉风行,组织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进一步研究、论证,于4月下旬精心编制出《关于金刚石机具系列及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这份建议书虽然因当时政策的原因作了低调处理,但用当时的标准看规模仍然过于宏大,特别是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乔金岭带着这份建议书从当时的长葛县乡镇企业局、经委、计委、科委,到许昌市的这些部门,又到省里的对口部门建设厅。建设厅感到为难,只是推荐他出席建设部在杭州召开的为期七天的技改工作会议。这为他提供了一个“竞技场”,这场“竞技”,在会议结束后又转移到北京。

终于,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1991年3月19日:建设部建综(1991)174号文件—《关于河南省黄河磨具厂(八五)技术改造、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签发了,列入建设部机械行业“八五”技改规划。有了这个批文,1991年12月31日,黄河磨具厂分别征用104.32亩、30亩土地的两份报告同时获得当时长葛县人民政府的批准。乔金岭人生历程中极具意义的重大决策,终于付诸实施。特别应该提及的是,他的这一战略构想是在邓小平南巡之前拉开了序幕,这就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索和感慨……。

三、中国六面顶金刚石压机大型化的践行者

  我国采用的是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由6×6MN吨位小,单次合成金刚石少,中、高品级金刚石更少。对此,乔金岭是深有感触的。为满足各种金刚石制品对不同强度金刚石的需求,早在1988年就从张家口探矿机械总厂购来6×8MN、其反应腔体为Φ23mm的压机,建起金刚石生产车间,开始了金刚石的规模化生产。但产出的金刚石品级很低,在国际市场上,每克拉一度只能卖6美分,而中高品级金刚石进口价,每克拉则高达1.2美元。九五、九六年,我国金刚石虽年产量达4亿克拉,是世界第一,却因品级低而无法跻身超硬材料世界强国。合成设备的落后,已经成为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在“黄河”所需高品级金刚石的用量越来越大,同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更把跻身世界强国的历史责任挑在自己的肩上。一个更加宏伟的构想——研制新压机,用五、六年的时间跻身世界三强的奋斗目标,渐渐在乔金岭的脑海里形成。于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调研工作开始了。

1994年5月11日,乔金岭率领有关技术人员直奔美国的GE公司,要亲眼看一下两面顶压机和金刚石的生产流程,并想获得两面顶压机的生产技术。恰在乔金岭参访的这一天,韩国日进公司的总裁也来到GE公司,GE的超硬材料部为接待韩国这家公司的总裁,在其办公大楼前挂上了一面韩国国旗,并由该部总裁接见。乔金岭一行到达时,这面韩国国旗还在那里,却并没有我们伟大祖国的五星红旗!当见到这一幕时,乔金岭这一从没有过的民族耻辱感还是猛烈地撞击着心头!因而,这次参访并不愉快,甚至带给他的是一种耻辱!

他知道,不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够强大,更大的因素是他的当时还叫黄河集团公司的企业,没有被美国人放在眼里。他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同超硬材料部的副总裁兼总经理伍德布恩进行了会谈,在伍德布恩陪同下参观了生产线。但只让乔金岭一行看了普通型:5000吨的两面顶压机,比较先进和最新的达万吨的压机却对乔金岭进行了封锁。

在会谈中,美国人最感兴趣的是出口中、高品级金刚石,当乔金岭提出要用合资的方式得到压机制造技术时,他们仅表示愿意将5000吨级的两面顶压机整机卖给我们。为了最终能获取两面顶压机的生产技术,还是同GE签订了一个合作的意向合同。这次美国之行,是刻骨铭心的。他暗暗发誓,要让黄河集团公司在五、六年中跻身金刚石企业的世界前三强,要让中国成为人造金刚石强国,要让“黄河”高管们在国外金刚石行业所到之处也挂上我们伟大祖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这之后,乔金岭又马不停蹄地到日本ODK公司、东明公司、韩国日进公司、二和公司进行考察,还派专家赴俄罗斯进行了调研,但最终还是想从GE公司获得突破。几经努力1995年1月22日,GE公司伍德布恩一行四人来到黄河集团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认真察看公司的厂容厂貌及生产设备,并详细听取了乔董事长的情况介绍,甚至走访了职工家庭后,伍德布恩一行对公司良好的生产秩序、国内一流的生产能力表示出了兴趣。最终,在郑州,在由河南省副省长范钦臣、省政府秘书长鲁茂升、许昌市市长牛学忠、长葛市市委书记靳绥东等领导在场,签订了一份合作备忘录。GE同意先向黄河集团公司出售50台5000吨级的两面顶压机后,再由“黄河”使用GE的技术自行生产50台同型号的压机。这样一来,“黄河”也就掌握了这项技术。然而,世事难料。正当这件事逐步推进时,中国和美国之间爆发了中美关系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九六台海危机”。危机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受到更严格限制,“黄河”同GE合作的两面顶压机的生产技术就没有了下文。

“台海危机”造成那样的结果,使乔金岭决心另寻出路。他拜访了三磨所王光祖教授,退休所长钱惟圭和贺以权,又赴长沙求见了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院长陈启武教授,赴桂林求见了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智远,更把兵器工业部中州机械厂总工、教授级高工韩正、郑州工学院夏恒青教授等请到黄河集团公司设在郑州的技术中心当面请教,这些超硬材料高级专家的真知灼见,使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确立了走中国自己发展金刚石的道路—搞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信念。

除了上述业内权威专家之外,邀请的专家名单还包括长长一连串的名字:沈新德、何立洲、池明孝、符凤来、王玉章、常文彬、刘子明、刘协强、陈祖演、陈恂、王利伟、谭效国、吴宗泽、张光明、杨国文、杨岭、谢玉强、张相法、刘鹏、夏悦、牛秀林、常侠等,以及化工部、吉林大学、燕山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等国内超高压合成设备的设计制造、电子、金刚石合成工艺、后处理等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30余人和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如曹庆忠、张战、张奎、陈超杰等。专家们聚集公司设在郑州的技术中心,还有行政管理者胡保仁、杨六金。我们所以不厌其烦地记下他们的名字,是因为,这篇文章虽不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名利,但至少表明,我们“黄河”人没有忘记他们,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能记住他们的名字。

乔金岭以其个人魅力和非凡的组织能力组成的这个研发团队,在郑州的这座技术中心大楼聚集在一起,大家研讨、切磋、论证、设计于斯,生活于斯。从1996年8月28日,至1997年10月30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团队忘我工作,日日如斯。期间,还先后召开九次更大范围的专家会议,随时研究、解决研发进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乔金岭在这一年多内,可以说“衣不解带”,无昼无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深入思考,筹措资金并不断进行决策。

人们至今还记得,在1996年7月25日至27日的第一次专家团队会议上,他坚定地要求研制Φ33mm腔体,即6×1500吨的压机的情形。

我国的六面顶压机,从1966年由一机部济南铸锻研究所研制出第一台6×6MN压机以后,直到1987年才由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和长春试验机厂研制出6×8MN压机,这期间经过了21年!而从6×8MN到6×10MN,又经过4年才由太原重工于1991年研制成功。现在已经到了1996年,还在这个吨位徘徊,而乔金岭却要从6×10MN一下跃升到6×15MN。

乔金岭的坚定决心,鼓起了专家们的勇气和信心,陈启武院长接受了担纲重任,张智远教授挑起了压机的设计重担,设备制造、机械加工则由韩正教授负责。其它如工艺、测试等都进行了具体分工。乔金岭还提出,要坚决改变压机原有的操作方式,即由一人值守一台,照着工艺员画好的图表,手忙脚乱地按着由许多继电器连接着的不同的按钮。乔金岭在美国、在日本见到过智能化的操作,因此要求也要像美国、日本一样的智能化。

这一任务落在了青年专家曹庆忠的头上。曹庆忠有过直拉单晶硅炉自动化操控的设计经验,他又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了设计方案。乔金岭立即邀请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郑州工学院、吉林大学、燕京大学和三磨所等院所的教授专家进行论证,几经修改,六面顶压机的操作终于实现了智能化。而今,在黄河旋风公司,已经有人能够开10台大型压机,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乔金岭的决策一个一个地落实了。1996年8月27日拍板,97年3月26日便生产出第一台6×1500吨样机,97年10月28日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而到98年底已有100台这种被正式命名为“UDS-6×15MN-I型”压机投入金刚石的规模生产。事后,陈启武院长感慨地说:“这样的大项目,从立项到产业化一般需要5年时间,在‘黄河’只用一年半时间,这是一个奇迹!由一家民营企业、一个民营企业家领军搞成,更是一个奇迹!”

UDS-6×15MN-I型压机的研制,在技术上取得11项专利、得到省、部级4项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

由于UDS-Ⅰ型压机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效益提高2/3。由于单位成本比美国两面顶压机生产出来的同等级产品低1/3,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乔金岭是一个不断追求,永不止步的人。他接着,又相继组织开发出的UDS-Ⅱ型、Ⅲ型压机,其缸径由Φ320mm达到Φ650mm,腔体由Φ33mm达到Φ52mm,压力由6000吨达到2.2万吨,单次产量由40克拉达到140克拉,因其品质的提高,每克拉的售价则由0.12元达到0.48元!

“黄河旋风”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已经震动世界超硬材料行业!

2001年6月12日,公司常务副总王春林一行六人赴奥地利TYROLIT公司考察归来,这是一家在欧洲仅次于元素六的国际知名超硬材料公司。王春林向乔金岭汇报说:他们受到该公司执行总裁西格瓦特的热情接待,更让他们感动的是,该公司升起中国国旗以表示对我国和我们公司的敬重和友谊!

乔金岭听到这里,激动地从座椅上“腾”地站立起来,在美国GE公司的那一幕倏地闪过眼前,而今在奥地利TYROLIT公司升起的五星红旗,令乔金岭禁不住泪水长流……

是啊!乔金岭一手创建的黄河旋风公司成长壮大,比他提出的跻身世界金刚石行业前三强的奋斗目标提前三年实现了,黄河旋风得到了世界同行的承认和敬重!也为祖国争了光!

乔金岭在2003年9月7日与世长辞。乔金岭的业绩,特别在压机大型化上的贡献在中国金刚石行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饮水思源,人们不禁会问:如果没有乔金岭在1996年投入2000万元,组织起当时国内金刚石行业的几乎全部专家们开创出压机大型化的道路,哪里会有现在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群雄竞秀的局面?!

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微信平台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