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焦作新区的中国兵器集团公司大江重工(焦作)车间内,生产线正紧张安装调试。“我们争分夺秒做产前的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底投产。”大江重工焦作公司副总经理刘曦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23亿元,一期正式投产后将形成年产6000架液压支架产能,二期产品包括重型汽车车桥、专用车等。
上述两个项目,只是焦作“十大建设”中新区和产业聚集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专项行动计划的一小部分。
“产业聚集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着眼的是焦作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后劲。”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说。
这项计划围绕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六大产业,以高科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使工业结构由重向轻转变、产品结构由初级制造向终端高端制造转变。计划要求,每个县(市)产业集聚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每个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商贸或工业项目,焦作新区至少开工建设4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或商贸项目,每个新开工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0%以上。2013年度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不少于24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不少于120亿元。
按照规划,焦作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前三季度,全市新引进亿元项目209个,项目总投资97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1.4亿元,资金到位率25.2%。其中,新引进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
招得来商,落得了地,焦作项目建设红红火火。总投资20亿元的国药容生中原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投资12亿元的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分拣配送中心项目正在建设,河南汉莎涂料年产10万吨水性环保涂料项目落地生根,焦作华晶年产79.2万克拉人造大单晶金刚石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科技推动增强转型发展核心竞争力
焦作的工业转型,坚持科技先行、创新驱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
孙立坤指出,焦作经济全面转型是一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支撑,充分挖掘自身科技创新潜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成果,并使其成为发展动力。
10月31日,焦作市政府向108家科技创新企业发放567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科技创新券”是焦作市鼓励和支持企业大胆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而设计发行的“有价证券”,企业在与科研机构合作时支付创新券,科研机构拿着创新券按照一定程序到焦作财政局兑现。
“科技在焦作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无可替代。”焦作市市长张文深表示,“用创新券代替现金奖励,是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换和市场开发。”
今年,焦作市在支持企业科技
创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在原有2600万元的基础上,从压缩的“三公”经费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增加科技投入;增加科技贷款贴息资金,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改造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实施的技术创新项目;优化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对全市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奖励。
11月6日,焦作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合作建设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达成共识。
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建设“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联合促进双方产业转移和承接。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将作为延伸产业链的重要载体和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共同建立产品、技术、服务双向输出渠道,开展科技、产业、服务、人才等多元合作。
“政府科技创新政策是引导和风向标,起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效果将逐步显现。”张文深说。
产业聚集打造城市转型“升级版”
2012年,焦作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位,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纽带、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改善的突破口。
“十大建设”超1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使焦作市新区和各产业聚集区的企业布局更加集中,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资源有效复合利用,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吸引就业能力增强,为新型城市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聚规模不断扩大。1-8月,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64.8亿元,连续六个月位居全省第三位,占全市比重达到55.8%。1-7月,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利润总额91.52亿元,连续五个月居全省前二位,占全市利润比重达到51%。1-9月,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9亿元,增长28.5%,占全市比重达58%;各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完成55.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截至9月底,45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2%,投资进度居全省第三位;5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8%,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集聚能力不断增强。1-9月,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573个,占全市在建项目的42.7%,其中,计划投资超亿元项目330个,增长46.7%;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较去年年底新增57家,达到448个,占全市比重38.9%。
拉动作用逐步彰显。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55.8%、57.6%,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8.6、3.5个百分点,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8.6%、72.9%。
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截至8月底,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超280.93亿元、建成道路747.25公里、管网1449.5公里、标准化厂房614.3万平方米、电网467.8公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2013年底,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从业人员人数突破18万,新建道路100公里、管网200公里,形成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产业集群、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产业集群。”张文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