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临近年末,随着此前国家诸多利好政策的支撑,中国的制造业指数近几个月也稳步回升,种种迹象传递出了中国经济的暖意,似乎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近日,国家统计局服务...
临近年末,随着此前国家诸多利好政策的支撑,中国的制造业指数近几个月也稳步回升,种种迹象传递出了中国经济的暖意,似乎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近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6%,比10月上升0.4个百分点,该指数最近3个月稳步小幅回升,显示出了经济运行企稳态势进一步巩固。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由于总需求回升力度有限,经济反弹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
制造业PMI指数在4月份高达53.3%以后便一路下滑,不仅连跌5个月,而且在三季度跌破50%的枯荣线。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PMI指数高于50,意味着制造业重返扩张期,这也是近7个月来首次出现50.06%。“PMI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制造业形势略有好转,中国前期采取的多项"维稳"政策效果初显,尤其是银行所释放的流动性有明显增加,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有所初显。”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在生产指数增长较少,仅上升0.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11月新订单指数高达51.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11月份PMI指数继续小幅回升,新订单、出口订单、挤压订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成品库存、采购量、原材料库存指数也均有小幅提高,显示出了去库存活动开始转向补充库存,工业生产水平有望继续提高。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除了PMI指数有复苏迹象,在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了9.6%,比9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了0.81%。达到了6月份以来环比最高水平。
经济复苏仍在“路上”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务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11个分项数据看到,目前,只有购进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以及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购进价格指数下降较为明显,下降了4.2个百分点,回落到了50.1%张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可能导致了市场信心还不够稳定,经济回升的力量偏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部门调查的21个行业中,已有过半数量的行业回升到了50%以上。
从PMI数据显示,分企业来看,大企业经营形式逐步向好,PMI为51.4%,比上月上升至0.5个百分点,是拉动制造业经济总体回升的主要原动力。在白朋鸣看来,一次PMI的上升并不能表明制造业整体环境的改变,更无法说明宏观经济不如上升轨道。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引述数据分析时说,从反映库存水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成品资金占用的增长率来看,本轮库存调整中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在9月末已降到10.1%,但仍高于当月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速,更没有出现库存下降的情况。
白朋鸣告诉记者,中国经济回暖之路“任重而道远”,短期内难有企稳回暖迹象出现。部分数据有所回升与国际前期的刺激性政策有明显关联,而与实体经济却不存在直接联系。国民经济整体环境依然恶劣,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工业用电等硬性指标丝毫没有回升态势。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此次PMI数据里显示大企业的经营状况运转明显,而小企业目前经营并无起色。在查阅4月份的PMI指数来看,一直在50%以下,而当月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目前,在内需外需并不确切的情况下,显然,经济复苏仍在“路上”。另外,在继全球欧债危机之后备受世界关注的美国“财政悬崖”也是经济风险的一大隐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