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月1 9 日, 国土资源部举行的2012年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开标仪式推出了20个区块,总面积达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个省市。
此轮招标共接收到83家企业的152 套合格投标文件,20个区块中最多的接收到13套投标文件,19个区域投标人达到三家,符合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 将进入公开开标及后续程度,还有1个区块由于投标人不足3家,未达到法定要求,不予开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83家投标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近三分之一。
事实上,从9月10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页岩气第二轮区块招标后,陆续有上市公司公告将涉及页岩气开发。不过相关企业除了表态将积极参与招标外,对瞄准的区块则较为保守,没有对外公布。
去年以来,在页岩气开发中有密切利益的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设立专业页岩气开发公司,或引进大型央企及资本,试图在新兴的页岩气开发中占得先机。
但是,相对于企业对国内页岩气开发的热情,学术界对页岩气开发的态度较为保守。学者对于页岩气储量、成本、开发模式和环保方面多有担忧。这是中国页岩气开发不得不面对的“虚” 的一面,被掩盖在开发的热潮和呼喊中。
虚虚实实的资源争夺,民营企业获得上游油气资源的绝佳机会,新旧开发体制缠绕,设想的市场前景等等因素, 就这样混杂在页岩气开发大潮中开始上演了。
布局
企业和地方政府早就意识到页岩气开发的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先机。第二轮招标文件,即言明转入开发的企业必需在资源所在省注册公司。
各资源省份和企业的“合纵连横” 则早已开始了。公开资料显示,华电集团是最为积极的央企。华电集团与湖南省政府组建的湖南省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8月23日揭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显然是有备而来。
华电集团副总经理邓建玲在公司成立仪式上甚至称:“确保湖南省页岩气开发今年年底出气。”
华电工程公司与贵州省去年底成立了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电的触角也伸向了江西,江西省今年5 月与华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页岩气地质勘查及页岩气资源的综合利用。
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尤其是传统煤炭资源比较缺乏的省份,更是将页岩气放在重要位置。
湖南省在与华电集团的合资公司之外,由湖南华菱集团牵头,联合湘煤集团、湖南发展集团组建的华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今年7月挂牌,定位为专门从事湖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
江西今年5月成立了页岩气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背靠江西省唯一一家具有气体勘查甲级资质的单位--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更早前成立了全国首家页岩气调查开发研究院。同时,江西省国土厅在公开会议中鼓励省内企业参与页岩气招标,并认为页岩气有改善能源结构的潜力。
安徽省与华能集团今年8月签署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备忘录,引入华能。但该省能源局工作人员对《新产业》称,目前只是签署合作备忘录,更多的事情还不清晰。对于8月签署合作备忘录,是否应对第二轮招标,该人士也称不知情。
今年6月26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与重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同日揭牌, 国投将投资300亿元在重庆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等相关工作。
在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之外,贵州省地矿局还与I D G资本投资顾问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着力于页岩气开发和技术攻关。此外,神华集团等也染指页岩气开发。
“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也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面积4000平方公里,“十二五” 期间安排探明地质储量1500亿立方米以上,建成产能5亿立方米以上。这是国家批准的首个陆相页岩气示范区,也是首个页岩气示范区。延长石油此前就宣布已经成功打出陆相页岩气井。
据公开资料整理,涉及第二轮招标的省份只有河南、湖北、浙江动作稍少。而河南的河南煤层气公司是第一轮页岩气招标的邀标企业,湖北能源集团也屡次传出涉及页岩气开发的消息,浙江则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
不过,中国石油大学张贵才教授称,第二轮招标涉及的8个省份20个区块,并不是页岩气最为富集的区域,不过显示了企业“圈资源”的冲动。
除了被广泛报道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企业,在传统油气巨头中,尚有“四小”,即中化石油、中信石油、珠海振戎、振华等企业有愿望在国内获得油气资源,第二轮招标也对这些企业放开。
障碍
虽然页岩气概念炒的火热,但是国内确实存在技术障碍和经验缺失的情况。
针对目前页岩气热的现状,张贵才教授概括为“炒概念、圈资源”。他认为国内页岩气商业化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是中国同行羡慕的对象,此前十年,页岩气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能源行业。美国一跃成为头号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价格跌至很低水平。
不过,美国页岩气的成就并非全是过去十年的功劳,过去十年只是效果显现的十年。按照一般的说法,美国在页岩气领域耕耘了30-40年,方有如今的成就。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体现在技术积累、开发体制等方面。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也言明,技术突破和设备国产化是“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页岩气开发主要涉及水平钻井、多段压裂和三维地震监测等关键技术。据记者了解,水平钻井和多段压裂技术, 在传统油气资源开采中也有应用,并不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中国缺的是开发经验。
宏华集团高级石油地质工程师梁仲才曾表示,一口页岩气井开发成本约在3000万元左右,主要是采用国外的压裂设备,更是增加了成本。
张贵才则认为,因为目前页岩气没有进入大规模开采,采用国外设备的成本才会高。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水平钻井和压裂设备国内企业都可以生产, 并压缩这部分成本。不过他认为,短期内国内唯一无法突破的还是三维地震监测技术。
除了技术,体制原因更为业界所担忧。美国上世纪80年代前从事页岩气开发的企业有1700多家,最近也有200 多家。正是众多企业持续的竞争和技术突破才促成了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
相比而言,国内并没有这一体制因素,传统油气只有几大石油企业涉足。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矿权进入油气开采的上游。此前专家建议在页岩气开采中实行新体制,以吸引更多企业进入。不过目前为止,除了在招标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建立示范区,尚没有建立更加新颖的页岩气开发机制的迹象。
页岩气开发还受制于输气管道。梁仲才称,受制于输气管道,近期不会有大的跃升。目前国内的输气管道基本掌握在中石油手中,中石化仅有川气东送管道及煤制气管道。
完善的管网和灵活的管网运营机制也是美国页岩气开发成功的一个原因。而中国的管网尚不完善,同时还被少数几家石油巨头掌握。天然气价格改革去年底在广东、广西试点更加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但是输送成本界定方法依然不够清晰,也成为页岩气开发要面临的问题。
国土资源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透露,地方政府已经未雨绸缪和企业沟通输送到主管网的价格。地方政府也会在输气管道建设一块有所作为。不过据记者从地方了解的信息,地方管网建设虽搭上“气化”战略的快车,但是建设周期长,而且更多是城市管网建设,不是为了匹配页岩气。
这些因素都是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需要面对的问题,也许化解之后,才能看到中国页岩气大放异彩的前景。
经济效益
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业界所关注,因为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还没有开始,争议也颇多。
国土资源部规定,页岩气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年均勘查投入应达到每平方公里3万元人民币,钻达目的层的预探井等钻探工程量最低应满足每500平方公里两口。第二轮招标的20个区块平均一个区块1000平方公里,每个区块需要3000万最低投入。
按照梁仲才的估算,一口页岩气井的成本约在3000万元左右。钻达目的层的预探井等钻探工程量最低应满足每500平方公里两口,每个区块需投入超过1亿元。
中国目前有60多口资源评价井,少数井打出工业气流。张贵才解释说,目前打出的页岩气井都没有发现整装页岩气田,无法大规模开发。这意味着:一方面建立在资源评价井基础上的页岩气储量数据不精确,另一方面只能以单井核算成本和收益。
这也是进入页岩气开发的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即要面临区块内只有干井无气流、有工业气流但无整装气田的结果。
当然,按照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一旦见到工业气流,以单井核算, 也是有经济效益的。不过,张贵才一再强调,页岩气适合地方小规模发展,不适合大企业大规模开采。
他认为,小规模开采可以在目前管网不完善、资源前景不明的情况,就地消化,转化成开发企业的利润,实现页岩气滚动开发。
不过这显然不适用于急于进入页岩气开发的央企和民企,央企藉此能促进相关产业的联动,比如发电,民企则因此进入了油气开采上游,获得突破。
一位知情人士还透露,页岩气开发不能以完全的市场方式计算成本收益, 页岩气开发在国内处于初期阶段,能源部门正在联同财政部门制定对页岩气开采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知情人士透露,优惠政策可能极为优惠,以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跳开勘探和开发,华电集团一位页岩气专家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无疑将推动相关钻井设备、压裂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短期内就能见到收益。
页岩气相关产业是资本市场上的受益者,这或许是上市公司通过公告宣称自己将涉足页岩气开发的原因。
不过,总体而言,现在谈论经济效益也是纸上谈兵。随着页岩气进入实践环节,虚虚实实将呈现在公众眼前。在此之前,更多企业都是三缄其口,俨然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