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政报告,除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两家企业略有盈余外,包括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9家光伏企业全部出现巨额亏损,共计亏损4.61亿美元。同时,众多国内光伏上市企业则纷纷预告2011年净利润比2010年同期大幅下降。
此外,大部分中小光伏制造企业由于不具备产品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力而订单不足,开工率严重不足、主营业务收入大幅萎缩,甚至不得不面临停产或破产状态。据赛迪调查,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正在努力维持生产,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
2011年第三季度,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和Solyndrat三家美国光伏企业相继宣布破产,诱发了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调查。
2012年3月19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太阳能厂商的“双反”初判认定,中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商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补贴,决定向中国产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板初步加征2.9%至4.73%的关税。其中,无锡尚德被课以2.9%的税率,常州天合为4.73%,而其他中国厂商则是3.59%。至于反倾销的判决和反补贴税的最终裁定,预计将于2012年上半年公布。
同时,德国光伏厂商Solarworld也在占全球光伏安装市场最大份额的欧洲进行游说,要求欧盟委员会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垄断、反倾销和反补贴”(以下简称“三反”)调查。
鉴于美国“双反”调查所形成的不利于我国光伏企业的判决,欧盟为缓解其经济危机则很有可能会启动对华的“三反”调查以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欧洲市场,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
光伏产业跌宕起伏的四大原因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市场在外、核心技术在外、原料在外”的特点,目前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受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其中,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又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主要诱发性因素,并成为导致行业提前“入冬”的关键。
一是产能扩张步伐过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受惑于相对较高的行业毛利率、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广阔的潜在市场,并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大举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据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其中2010年9月后成立的企业多达78家,上规模的不到30家。“一哄而上”的“跨越式”发展引发了短期内光伏产能的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
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约为24GW,同比增速达42%,较2010年129%的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增幅放缓2/3以上。主要是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光伏市场补贴下调的影响,占2010年全球装机容量近八成的欧洲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对于2010年光伏产品出口比重接近95%的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外部市场需求的相对低增速根本无法消化国内快速增长的产能。
三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011年,受国内厂商产能集中释放、需求相对萎缩、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国际、国内领先厂商高毛利率以及企业回笼资金甩卖库存等因素的影响,多晶硅价格从一季度末超过90美元/公斤的高位跌至年底的30美元/公斤,跌幅超过60%;硅片环节的价格下跌幅度虽低于多晶硅环节,但较年初相比跌幅也达40%-50%;电池片与组件的价格跌幅虽低于硅片环节,但较年初相比跌幅也达40%。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对产能小、耗能高和高电价地区的光伏制造企业造成极大冲击。
四是企业资金链紧张。2011年,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体系受额度限制、存贷比约束和对光伏市场前景悲观预期等因素影响,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对中小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贷款收紧政策,即信贷以存量为主,不再给予新增信贷。同时,受产能规模迅速扩张、光伏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等因素影响,主要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利用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功能基本丧失,一大批光伏制造企业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从三方面着手应对严峻挑战
针对太阳能光伏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问题和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挑战,建议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困局,树立信心、挺过难关。
供需失衡是任一市场性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一定“泡沫”十分正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需求保持增长,市场机制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追求的变化,自动淘汰那些成本高、质量差、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竞争力的落后生产能力。
从长期看,能源发展必须转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容置疑。因此,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的发展困局,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这样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企业和市场会承受调整的成本,不会构成对产业发展的巨大制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们更加冷静地思考产业的理性发展,即产业发展不仅是简单的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市场不断培育壮大的问题。
二是必须选取合适的政策着力点,推进光伏制造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减少成套关键设备的引进,加强关键环节、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引进的成套关键设备和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实行国产化方针,通过对引进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分解、研制进行创新开发;另一方面,也要逐步改变目前对成套关键设备引进的发展模式,着重引进技术专利、技术情报和基础性科研成果。
同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合作,积极研发能降低成本、提高能效、提升光电转化效率、产品性能的新型技术,力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增强我国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自主性。特别是,要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加强对多晶硅冷氢化技术、准单晶硅铸锭技术、光伏玻璃减反镀膜技术等获得行业内广泛认可的技术应用推广和金刚石线切割技术、大尺寸区熔单晶硅技术、回收硅粉技术等前沿生产技术以及控制器、逆变器、反应器、大型氢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第二,加强行业准入管理,重点支持具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龙头企业。通过严格的政府及行业标准,特别是要从能耗、环保要求、安全生产等方面规范行业投资,坚决淘汰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引导资源向技术优、污染少、能耗低、规模大、成本低、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聚,加强行业整合并购,保证产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建立健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原料和产品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保证多晶硅、光伏组件等原料和最终产品的质量,规范引导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借鉴日本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手段,通过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制定设备注册制度,即注册现有设备并限制非注册设备使用,限制新增设备。同时,利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那些按计划淘汰落后设备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对淘汰设备造成的失业人员给予救济,并采用特别折旧制度、即允许企业把一部分利润作为固定资产折旧摊入成本以降低税收负担。
三是鼓励太阳能光伏应用,进一步发展太阳能光伏市场。
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具有的间歇性、波动性、可调度性低和成本高等特点,借鉴发达国家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逐步解决制约光伏市场开拓的问题,大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推进产业与市场的协调发展。
第一,加强电网建设。要保证电网建设与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匹配,力争统一规划电网和光伏电站的建设布局。为促进光伏发电的消纳、提升并网运行的管理能力,应建立太阳能发电预测系统,加强对太阳能发电量的实时监测;并继续加大对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线路网、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支持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加强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模式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影响、分布式电源系统优化集成与匹配设计技术、分布式电源微网系统并网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居民、政府和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提供补贴、适度放开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经营许可、鼓励电力企业高价回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多余电力等措施,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
第三,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尽快并网。对电网企业制定光伏发电最低比例计划。鼓励地方供电公司参与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并将配套电网设施作为项目建设一部分,力争实现光伏发电项目和电网建设的同步。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政府补贴,应根据实际发电量采取度电补贴模式,即“先发电后结算”。同时,在现有电网企业收入仍依赖发电环节与终端销售环节“价差”的体制下,加强对“自发自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对电网企业运营成本、应得收入总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