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表示,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事淡利微,本小利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中遇到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两高两难”。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于2012年1月11日召开,会议主题为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发布分析报告。
全哲洙说,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不少新情况、新变化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事淡利微,本小利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中遇到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两高两难”,即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成本高,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型工业性企业由于应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赎金、汇率的变动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弱,生产经营处于微利和无利状况,有的甚至难以为继。税费过高,企业涉税种类多,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纳总额高于净利润。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缴费项目过多,征收随意性大。
此外,全哲洙认为,商业银行虽然也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但仍然不足,从贷款投向上看主要是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不足,民营融资成本普遍偏高。
“招工难,小型、微型企业职工招不进、留不住。聘用技能型人才,小城镇比大城市难。招收普通工人,东南沿海比西部地区难,这种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在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全哲洙说。
全哲洙: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应作为长期政策
1月11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指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实施普惠的税收政策,建议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
全哲洙提出,大力帮扶中小企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发展中小企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现在中小企业不是发展太多,而是远远不够,尤其当前我们要把“保生存、谋发展”作为帮扶中小企业的重要着力点。
对此,全哲洙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实施普惠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建议把直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作为紧要任务,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设定灵活的年纳税所得额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实行大、中、小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费率差异化的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取消253项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要求,全面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另一方面建议把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发挥好减税在企业调整结构、转方式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给予有利的政策倾斜。继续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拓宽抵押品范围。改革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方式,将贷款发放数量、企业授予户数都纳入考核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条件。创新发展社区银行、科技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方面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最关键的是让中小企业以合理的价格,用得起资金。要不断创造条件,推动小型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创建小型微型企业征信机制,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用管理,规避信用风险,加快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公担机制,进一步提高担保公司资金放贷。
三是不断扩大民间投资,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经济目标,必须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投向实体经济,应加大对民间投资36条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及时开展民间投资36条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深化体制改革,将对部分垄断行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明确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领域和功能定位,破除不合理的准入壁垒,坚持国民共进的理念,利用市场机制,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促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相互融合。
四是为民营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要切实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加快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体规划,尽快起动海外投资促进法的立法程序,支持相关领域的海外并购,坚持政府指导、社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渐全范围的走出去,进一步扩大,支持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市场开拓的财政资金规模。探索建立境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和海外投资收入税收减免制度,大力支持社会资金、设立专门的境外投资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逐步建立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五是切实发挥工商联的作用。2010年办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配合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目前体现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工商联的各类商会已经超过4万多家。在服务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当前要把发挥工商联商会作用作为中小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商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引导商会在帮扶企业困难转型升级,汲取发展方面下工夫,为更好的发挥商会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律,深化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努力为商会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全哲洙表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关键在于政策,根本在于企业自身,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坚信,只有广大民营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顺应形势、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进展,为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哲洙:截止去年9月中国登记私营企业超900万
1月11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指出,截止2011年9月份的统计,全国登记政策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
全哲洙表示,民营经济为“十二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民营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稳增长方面,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增大,投资和出口增幅较快;从数量规模看,截止2011年9月份的统计,全国登记政策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注册资金总额25万亿,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00亿;从投资看,截止2011年10月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2万亿,占全国的58.9%;从出口看,截止2011年11月份,民营经济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的1/3。
全哲洙指出,在调结构方面,民营经济在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上的结构更趋合理,民营经济自身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在产业分布上,截止2011年9月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超过650万户,占比仅70%,注册资金超过16万亿元,占比达2/3;在区域发展上,2011年9月相较2010年底中部地区私营企业增长户数,增长的幅度13.1%,注册资金增长27.6%。西部地区户数增长13.8%,注册资金增长35.4%,均快于东部地区;在组织结构上,公司制企业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9月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超过780万家和2600多万家,各增长12%和27.7%,增长率显著高于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2011年4月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延续了近两年来民营公司上市的强劲势头。在组织结构日趋优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少已拥有行业内的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于2012年1月11日召开,会议主题为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发布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