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绿色壁垒”被称为出口的“拦路虎”,成为一些企业出口欧盟的障碍。特别是在法规中,对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要求更加严格。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三年的转型升级,石狮五金企业有了应对策略,那就是根据标准要求做好装运通关前的检测,减少甚至不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服饰类五金产品。
在石狮永胜达五金厂车间,工人正在加工五金产品,车间干净整洁,工艺流程顺畅有序。永胜达总经理陈焕坦介绍,工人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公司对产品的关注度,特别是来自欧美的外商,每一个细节都在他们考量的范围内。如今,在欧盟“绿色壁垒”面前,石狮五金企业都寻求转型升级,特别是在环保方面有严格要求。“欧盟的标准高,他们对国内镀金、靓丽的五金产品不感兴趣,反而是环保产品引起他们的关注。”陈焕坦介绍,一般服饰类五金厂都是与电镀厂互相配合,新开发的成品五金坯,通过电镀工艺,成为闪亮的产品。而现在,五金电镀厂都对电镀提出高要求,减少甚至不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服饰类五金产品,采用先进的环保金属表面处理材料和加工工艺,排查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特别是输往欧盟的五金产品中,全部做无毒环保,即不含镍、镉等元素。
在检测方面,目前有政府和民间两种检测机构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服务,使产品顺利进入欧盟。据悉,只有符合国际上制定的能效标准的石狮五金产品才能张贴能效标识,从而顺利出口,此举可避免高耗能、高污染机电产品遇到出口后被退回的尴尬情形,避免给石狮企业造成损失。
欧盟“绿色壁垒”的施行,确实对我市五金产品加工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在此后,石狮五金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增强,生态标签认证的制度环境方面与国际进行接轨;积极推行绿色设计生产理念,实现环保产品生产,并把好物料采购至销售的全过程质控关。
收外贸坏账 专家有妙招
进入下半年以来,海外贸易风险加大,外贸坏账进入集中爆发期。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一些外贸企业了解到,年底是企业收款的集中期,出口企业的坏账率往往会更高。
老傅是一家服装出口企业的业务员,日前他经一合作多年的国外中间商介绍接了一笔小额订单。这笔生意从开头到临近结尾都很顺利,不过,临出货的前两天,中间商来电话说买家把订单中的产品数量搞错了,要求增加10%的数量,并且交货还不能延期。对于服装加工厂来说,加班赶着交货是常有的事,不过,从业多年的老傅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先核实了工厂原材料没有问题后,再和中间商联系,要求买家更改信用证上的产品数量和金额,在得到买家的承诺后,才开始生产。可是货发出一个星期后,银行收到了买家拒付通知,原因是信用证上的数量和金额与实际不符,买家拒收单据和货物。后经打听,买家已经宣布破产。
对于多年从事出口的纺织企业而言,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外需减少,已让他们“望洋兴叹”,而之后的收汇风险更是雪上加霜。不少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就经历过海外账款无法追回的问题,甚至曾有一些企业因巨额海外账款无法收回,而一度陷入危机。针对频繁出现的海外账款无法收回,尤其是临近年底,企业急需资金周转,记者就外贸企业如何有效规避及应对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专门请教了业内人士罗女士。
“央行货币政策趋紧,对企业影响很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难题。”罗女士指出,由于中国企业契约意识和合同技巧薄弱,在危机下,企业呆账、坏账、死账的比率大幅度上升。因此,纺织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收取订金的方式来制约客户,将损失降到最低。汇率风险就通过办理银行业务进行锁定。此外,纺织出口可以与一些国际咨询公司合作,在发货之前进行咨询,了解对方公司的资质信用,并办理相关的商业保险或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
“除上述应对方法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商账追收公司收账。”罗女士支招,商账追收公司可以帮助企业毫无顾虑地收账,但是收取的费用并不低,通常收取账款总额的15%-30%,根据国家的不同和账龄的长短有异,如1年比1个月贵,南美比北美贵。而中国外贸企业的实际利润在2%到5%之间,因此,追账的费用远远高于企业利润,选择商账追收机构成为出口企业万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针对欧美市场低迷的现状,不少制造类的企业把目光瞄准了新兴市场。资深国际买家提醒并建议——
石狮外企可向拉美市场“淘金”
欧美市场订单萎缩、拉美等新兴国家需求日益旺盛,在这种情况下,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石狮鞋服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在日前由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举办的“纵论国际买家采购习惯,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效应”系列培训交流会上,来自丹麦及哥伦比亚的资深买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石狮乃至闽南的鞋服企业应该把关注目光投向拉美、非洲等新兴地区,比如拉美的秘鲁、哥伦比亚等地,这几年的经济形势都还比较平稳,对于消费品的需求也更为旺盛。”哥伦比亚买手William Perez分析市场形势时这样给石狮鞋服企业主提建议。
针对欧美市场低迷的现状,不少制造类的企业把目光瞄准了新兴市场。从今年“秋交会”上反馈的信息也验证了William Perez的观点。据统计,中国对欧美国家成交的订单锐减,分别下降19%和24%。
经济疲软直接导致了欧美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更理性。“欧美国家居民收入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导致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会像以往那样更喜欢相对高端的产品。这也使得国际买家的购买习惯发生改变:他们如今更青睐那些质量不错、价格更低的产品。”William Perez说。
针对目前的外贸行情,资深国际买家提醒广大出口型企业,应该多关注欧美一些国家出台的针对消费品进口的限令政策,及时了解有关贸易壁垒及相关信息,降低企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