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月对矿商而言可以说是损失惨重的一月,下游需求的低迷导致了矿价钢价双双齐跌。
“十月份进口铁矿石的跌幅很大,铁矿石期货跌了28%,现货跌了22%~25%。而国际三大矿山企业之一的淡水河谷主动下调四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格,在铁矿石市场更是掀起轩然大波,加重了供需双方对后期市场看空的气氛。”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孙明说。
工信部11月7日正式印发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增强铁矿石资源的保障能力。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陈克新指出,如果与三大矿商建立长期的铁矿石供求关系能为作为铁矿石消费大国的中国提供切实稳定的资源保障,从长远来看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在目前钢价和矿价双双处于下降通道的情况下,钢厂能否从长远角度出发接受长协价格很难说,而且中钢协也没有明确这种长期价格机制会采用何种订货价格标准和订货周期,与三大矿商的讨论会达成什么成果还未知。”陈克新说。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表示,要想确立铁矿石价格新机制,就要明确订货价格标准是参照期货、铁矿石指数还是现货的某段时间均价。
目前铁矿石价格指数很混乱,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多种指数存在,能否采用体现买方利益的铁矿石指数作为定价标准是买方能从新价格机制中获利的关键。
另外,她指出,订货周期的确立是新价格机制建立的另一关键要素。
张琳表示,目前采用的铁矿石季度定价模式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由于订货周期短,季度合约导致铁矿石价格频繁波动;一方面由于季度合约具有灵活性,钢厂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钢价走势及时调整钢厂生产和铁矿石进口量,不容易导致大量铁矿石积压。
“在目前钢材需求低迷、钢价走势不佳的情况下,订货周期越短对钢厂越有利,若此时采取长期价格机制,例如年度定价,很多钢厂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己一年的利润,也就不敢锁定铁矿石价格,这加大了钢厂违约的风险。不过,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成,中国对钢材的高位需求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张琳说。
《规划》称,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亿吨~8.2亿吨。同时,《规划》还综合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韩卫东表示,各方都认同一个新的价格机制很难,铁矿石定价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益机制。原有的价格机制一旦被打破,新的价格机制很难快速形成,因为牵涉到矿商、钢厂、贸易商等各方利益。
他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铁矿石定价机制比较混乱,由于国际国内经济走势不确定导致钢材需求不确定,矿商、钢厂、贸易商在博弈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机制,由此未来进口铁矿石的定价模式可能会是一个现货、月度定价、季度定价以及长期价格机制等并存的多元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