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的与会人士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随着中国金融逐步开放,人民币将逐步被市场参与者接受,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中国需要加快推行一系列改革以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国际化尚处初级阶段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也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人民币在该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他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目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有四个基本前提,一是持续繁荣的国际贸易;二是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三是货币要稳定地趋于升值,但升值不能过快;四是较为开放的资本账户。
张礼卿表示,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一个开放的资本账户固然有助于国际化,但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不应要求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因为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开放资本账户。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目前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非常大。“这种需求是因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是因为对中国宏观政策长期稳定的信心?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检验。”
汪涛表示,任何一国的货币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很大的挑战和风险,包括资产泡沫和国内经济的大幅动荡。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经济政策和价格体系的要求很高。如果国内的利率、汇率以及能源、土地等价格存在很大程度的扭曲,资本大幅流入、流出将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要加大力度推行国内的一系列改革。
有望成国际储备货币
张礼卿表示,伴随中国经济、贸易和资本账户的开放,最终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将愿意选择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政府推动的战略选择,而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然产物。人民币可能在10年内成为一些国家储备货币的选择,但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人民币的比重不会很大。
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表示,10年内一些国家会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但在这一过程中,美元还是全球首位的储备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我国资本帐户经过10年努力,基本已实现可兑换。预计人民币将成为比较重要的国际货币,成为若干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