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发改委确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作,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方案利好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节能减排脚踏实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我国编制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施方案拟从强化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责任等10方面开展工作。
这些措施包括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适时扩大低碳试点内容和范围。
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国将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的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我国将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将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推广工程和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工程和脱硫脱硝工程。
我国还将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将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推广的转变,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将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广应用。
我国还将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深化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等支持机制。推进资源税改革,推动落实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
为扎实推进低碳试点,我国将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适时扩大低碳试点的内容和范围。
在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方面,我国将健全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逐步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促进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快速提升;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识和认证制度。
节能减排政策利好环保产业
广发证券分析报告认为,节能减排继续推进、输变电利润即将见底。节能减排继续推进,随着市场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和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中低压变频器已经具备较强的抵御下游单一行业需求波动风险的能力。相对而言,更看好下游市场量大面广的配电设备。建议关注其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游元器件产品。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节能压力重重,核电或将继续,分析表示:“其它清洁能源无法全部替代核电。节能困难大,核电不得不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方式实现。
“十二五”期间,计划单位GDP能耗环比下降16%,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完毕,六大高耗能产业能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期间,预计单位GDP能耗还将继续下降11%左右,实证数据表明,这一节能指标压力非常大。认为核电不会被撇弃,同时节能服务市场空间将快速打开。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限电和节能减排重启将推高化工品价格。分析表示,国内“电荒”开始在国内蔓延,东部地区尤甚。3月份,江苏、浙江等地提前采取了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鼓励企业错避高峰用电,对非连续性生产企业限电等一系列措施,歧视性电价政策也已进入讨论范围;高耗能行业的反弹将促使节能减排重来,因而建议关注氯碱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机会。
光大证券研究员薛俊认为,随着今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推进,水泥、钢铁、造纸等产业将在目前的供需关系中持续提高边际效用,而有色、玻璃、化工等行业也将受益,但由于目前还未到供需平衡的临界点,受益程度仍有待观察。
业内人士认为,考核机制的完善,将大大提高地方政府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将为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提供发展良机。据有关行业协会和专家测算,截至2009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