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理就是这样,学语文是从背诵别人的东西开始,做技术做产品也是这样,学习或模仿是必修课。
不可否认很多人都已经不知不觉抄袭了前人的东西,当然说的好听点可以说是移植。毕竟从零开始去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是没有意义的,就算给你50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在爱迪生之前的基础上研究出如何做电灯。
现今“山寨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一项新技术或一个新产品出现后,市场上立马会出现若干相似的跟随者。但并不是谁都能成功或生存下来,海信“抄袭”能成功,腾讯“抄袭”能成功,但为什么山寨机慢慢死掉了,原因在于“抄袭”也是个技术活。
记者去年参加日本的JIMTOF机床展,展前门口不允许拍照的提示牌非常醒目,在马扎克的一些展位前,即使我们亮出了媒体的证件,还是被客气的回绝了。原因不说大家也能猜出,自然是防止自己的一些创新被同行模仿、抄袭。
了解中国机床发展史的行业人士都知道,我国的机床发展史,技术依赖的痕迹清晰可见。前苏联援建时期,我国的机床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不仅学技术,连工厂的制度、标准等几乎全盘沿用苏联的。运来机器然后仿制在那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此后,我国又逐步开始与瑞士等一些西欧国家建立联系,购买他们的技术。
在后来的20余年间,通过消化吸收、合作生产等方式使得我国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但现在不少企业家也承认,跟踪先进技术不利于产业发展,况且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度的技术是引进不了的。如果一味跟踪模仿,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将形成技术依赖。现在反思,模仿策略在起步阶段是正确的,毕竟模仿是短时间内提高竞争力的最好办法,但好的抄袭是在超过别人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东西。
因为单纯的模仿并不是本事,重要的是要在学会学习、模仿别人的同时,也要看清对方的缺点在哪里,而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论抄袭谁,如果学的百分百惟妙惟肖肯定是自寻短路,原创者具有先发优势更有竞争力。所以就算是抄袭,也要有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可以说是模仿者的创新力。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有“后来者居上”这一说。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抄袭不仅不是件可耻的事情,且不论是抄袭还是模仿都不是简单的力气活,要想抄出自己的竞争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抄袭”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跟别人比,只有差异、有优势,才能最终在竞争中取胜。而一个企业只有明确地知道自己“抄袭”别人是做什么用的,对于自己“抄”完以后的未来5~10年发展计划非常清楚,你的“抄袭”只是打基础,这样的“抄袭”才能成功。
成功后就会面临被别人抄袭的危机,这就面临如何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而不被后来者抄袭或超越的问题。可行的办法有两条,一是要持续创新,二是不断通过规模效益降低成本,这样后来者想超过就很困难了。
换个乐观角度看问题,如果有人抄袭,说明你本身优秀,也说明这个行业很有前景。但如果不幸你被别人超过了,只能说明你功课做得不够好,需要从自身上找到原因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