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能耗大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资源约束压力越来越凸显。“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新要求,对优化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目标。
连日来,如何加强节能减排,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何发展新能源,推动低碳经济,也成为政协委员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节能手段需创新
“十一五”时期,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不过有不少委员认为这个句号画得不够完满。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指出,为了完成能耗目标,去年下半年一些地方一度出现拉闸限电、企业停产的现象,这带来了生产受限、生活不便等负面影响,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
胡四一认为,节能减排要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要靠转方式、调结构,要靠节能意识和节能行动来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节能减排还要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建立一种机制,或出台更多政策支持,让企业有动力自发进行节能减排,这是急需解决的。”
传统能源需转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需提高到11.4%。而此前国家能源局曾公布,到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可由2009年的70%以上下降为63%左右。虽然煤炭消费比重下调,但中国依然呈现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韩修国提出,对待煤电、火电等传统能源产业不能一味反对,要进行改造升级,要在发展中解决环保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则建议加强煤炭需求管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加快西部”的思路,尽快形成中国煤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格局。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推广。
民盟中央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出台新的限制能源消耗以及开展源耗评价方面的法规与政策,建立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能耗评价标准体系、管理与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等,加强对能耗与能源使用效率的评价、监督工作,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新能源需提高技术
传统能源消费占比下降,为新能源发展预留了空间。“十一五”时期,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到201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00万千瓦。然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不少政协委员提出,新能源发展不能变成“两头在外”的打工模式,即核心技术在外,应用市场在外。
以光伏产业为例,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0.7GWp,中国占48.7%,已居世界首位。但中国光伏产业的相关生产设备却高度依赖进口,装备国产化率仅为10%。在消费方面,中国的光伏产业出口的依赖较大,国内消费量仅居世界第十位。
钱智民注意到,能源行业的突出问题是整个行业没有一个能源科技规划,也没有完整的研发组织体系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在回答媒体问题时也指出,新能源技术更新非常快,若不加强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就只能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困境。
针对国内新能源应用市场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少委员认为高成本导致的高定价是主要原因,国内市场接受不了。全国工商联就针对光伏发电产业提出集体提案,建议尽快制定合理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提案指出,光伏发电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政策补贴,这就使得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的光伏发电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因此,光伏企业期待固定电价、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等理性产业政策的出台,合理的电价政策补贴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