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增速倍超GDP 各地新兴产业投资“抢跑”

关键词 新兴产业 , GDP|2011-02-16 08:36:48|来源 中国证券报
摘要 两倍于GDP的年均增速!随着各地“十二五”规划陆续浮出水面,各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胃口也逐一明晰。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多个省将“十二...

  两倍于GDP的年均增速!随着各地“十二五”规划陆续浮出水面,各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胃口也逐一明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多个省将“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均增速定在20%以上,相比普遍定调8%-12%的GDP年均增速,新兴产业无疑被赋予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使命。 

  然而,比对各地“十二五”规划不难发现,各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仍以投资为主,十余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呼之欲出,新一轮投资竞赛已抢跑上路。

  年均增速定调20%以上

  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个发展重点,各地纷纷在“十二五”规划中划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间的发展目标。

  上海就要求全市在未来5年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期为8%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5年,浦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0%左右,力争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如此算来,上海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5年内的年均增速将在20%左右。

  无独有偶,福建、湖南两省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年均增速定下了20%的增长率。

  根据福建省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超过2.5万亿元,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2%;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突出抓好17个领域,主攻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力争产值年均增长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

  而湖南省则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0%。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速要求最高的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该区的“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该区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增加值年均增长30%。而“十二五”末,该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右。

  当然,并非所有省份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均增速作出要求,不少省份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总量方面的发展目标。如计划“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河北,就为省内的新兴产业定下了“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根据该省的规划,到2015年,河北省生产总值预期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增长25%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则希望“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计划“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12%的山西省,预期5年后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贵州省则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兴产业的总产值达到500亿元,确保占其“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8000亿元的6.25%。安徽省则计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形成若干支撑该省未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千亿级园区遍地开花

  虽然“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的重点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产业,但各地政府工业发展思路却仍然延续着发展传统工业时的老路——园区式集群式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全国千亿量级的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以雄心勃勃的重庆市为例。该市不仅规划了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和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两大基地,产值目标分别定为6500亿元和1500亿元,同时还规划了10大产业集群,其中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4个产业集群的规划产值目标均为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的规划产值也达到了500亿元以上。也正是在这种集群式发展思路的引导下,重庆所规划的龙盛功能板块计划建成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框架,该框架下包括建设长安千亿汽车城,打造“中韩产业园”,引进和发展汽车、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核心产业。

  老东北工业基地——黑龙江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计划在区内做大做强装备、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新药产业化,积极谋划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燃气轮机等新项目,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重点园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七大产业,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此外,同样定位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产值目标也双双被设定为500亿元。

  地处中原地区的湖南省也给“十二五”期间省内新兴产业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根据规划,该省将围绕整机产品和核心技术,发展配套企业,推进建设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10条千亿元规模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一批新兴产业园区,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到2015年,力争培育1个销售收入过5000亿、2个2000亿、3个1000亿、4个500亿元的园区。

  此外,浙江提出了——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则表示,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合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芜湖光电及光伏材料、蚌埠生物、马鞍山新材料等10个左右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天津市则要在航空航天、重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多个领域建设国家级的产业基地。上海市也计划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产业基地。

  从各省不小的新兴产业发展胃口来看,所谓国家级的新兴产业基地规模恐怕都将是千亿量级的水平。

  不均衡迹象明显

  从各地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且制定规划时大多立足于本地优势,而东部经济强省几乎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行业实现了全覆盖,中西部省份则多是选择部分重点细分行业进行突破。

  此外,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由于各大产业所处的成熟度不同,各地在制定规划时也多是选择容易短期见效的行业,而对于需要进行基础性研发及重大专项的项目,则描述不多。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提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细分后的子行业在三十个左右,各地在制定规划时各有侧重,广东、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大多实现了全覆盖。

  广东已选出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启动了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00个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而上海则提出了有舍有取,深度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聚焦“5+2”的重点领域,即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两大先导产业。

  冯飞:真正做到创新驱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获得原则通过。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产业规律可循?如何能够避免“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的现象?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曾参与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

  中国证券报: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开始加快,您对我国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发展浪潮的新兴产业有哪些建议?

  冯飞: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阶段,关键要清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在各地发展中,切实避免将“新瓶装旧酒”的方式用到新兴产业身上。

  首先,新兴产业的发展内在驱动是创新,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手段干预,这是不符合新兴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其次,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新兴技术跨越,改变我国长期创新不足的现状,如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继续将关注重点放在类似传统产业的低成本竞争策略方面,则不仅与国家战略相悖,而且可能在全球竞争中贻误战机。

  中国证券报:政府在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中,应重点做哪些工作?与鼓励传统产业有哪些不同?

  冯飞:政府要重点从技术、商业模式、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为新兴产业发展铺路,创造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氛围,重点要重视新兴企业的成长,而不仅仅是限于现有企业进入新兴产业,这与鼓励传统产业有很大区别。历史上任何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浪潮都伴随着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兴起,例如互联网技术,这一次也不例外。政府需要在鼓励新兴企业尤其是民营性质的技术驱动型企业方面格外重视。

  中国证券报:经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不少地方今年两会制定发展规划时披露了大量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包括动辄建立很大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园区等行为,有关部门担忧会产生“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现象,您认为该如何避免上述问题?

  冯飞: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在企业进入新兴产业时应该制定一定的门槛,但这个门槛的高低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避免一哄而上,又不能扼杀新兴力量进入新兴产业。因此,这个门槛应该是技术方面的门槛,不应该在企业的规模、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资金方面进行限制。

  如何把握好设置门槛的“度”以及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度”,具体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管住政府,一是放开市场。

  避免政府过度使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如果靠市场作用自然聚拢,形成“蜂聚效应”,是有利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但如果是政府强行安置在一起,可能效果会事倍功半。与此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在其中应更重视社会性管制,即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角度等社会目标方面鼓励产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短期投资效益。

  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

  北京: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上海: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

  重庆: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天津:完善大飞机、大火箭、直升机等产业链,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完善石化工业产业链,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机车车辆、造修船、港口机械等十大成套装备,建设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广东:“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0亿元,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等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重点培育发展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兴、新能源汽车和核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南: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3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湖南的超级产业。

  四川: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和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

  陕西:以国家大飞机项目为带动,加快大型运输机、新舟和运八系列飞机、通用飞机产业化,构建集研发、生产、试飞、检修、外包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建设宝鸡“中国钛谷”和商洛“中国钒都”。

  内蒙古: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一批500千瓦以上光伏并网电站,发展核电燃料地。推进煤的洁净利用,发展以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为主的热电联产,建设千万吨级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稀土、光伏、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突出抓好稀土原料战略储备,建设世界稀土谷,培育光伏产业集群。

  宁夏:新能源产业方面,科学规划风电场布局和规模,加快贺兰山东麓、宁东、盐池等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方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钽铌铍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

  安徽:促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河北:加快推进保定国家新能源、邢台光伏发电、张承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廊坊、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唐山钛材料、邢台碳材料等项目建设。

  山西: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工业。

  黑龙江: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收入达到1400亿元。

  福建:主攻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