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汇聚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家先进企业;南来北往的商客络绎不绝,在这里追逐石材带来的财富梦想;带动一个百万产值贵阳市郊小镇,或在一年内跨入百亿乡镇行列……
1月11日,站在还是忙碌工地的园区,花溪区石板镇党委书记吴同恒说,已经可以畅想这片荒地,即将上演的百亿传奇巨变。随着位于此处的贵阳市金石石材产业园区二期工程即将动土,美妙前景正在迅速实现。
尴尬:
贵州对荒料外流说不
源自贵州的天然石材“海贝花”,通体乌黑,其间夹杂的白色化石,像镶嵌着一朵朵小白花,它最终被铺在国家大剧院公共大堂内。不过它惊艳亮相的同时,也带给贵州石材商们不小的刺激。
“在此之前,外界都不知道这种石材产自贵州。”贵州金石联创工业地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康说,2007年,初涉石材行业的他们,得到了国家大剧院的这笔订单。
当他们如愿完成采石后,面对如此大规格的加工却犯了难。访遍了贵州所有的石材深加工企业,结果发现没有一家有能力做下来。最后,只能把这批石料运到外省求助。除去被外省加工企业赚走的、额外的运费,这笔订单的利润已所剩无几。
很快,刘有康发现,在石材加工非常活跃的广东、福建等地,不少石材料商们将出自贵州的石料,低价收购运走,甚至冠以广东福建甚至欧洲的石材高价出售。而我省的加工业落后,还处于没有品牌,依靠出卖最原始的石材荒料的被动局面。
贵州石材商们决定发起反击,2008年11月,广东云浮举行的亚洲石材展销会上,刘有康带着贵州各种类型的石材,在国际展销会的显著位置,标上产地贵州的字样和价格,对贵州石材荒料外流现象说不。
此举一出,很快引起国内外客商们的兴趣。当地的石材商大为震惊,私下对刘有康婉转表示手下留情,给他们留碗饭吃。
奇迹:
百亿园区半年崛起
贵州本土石材商们“醒水”,开启本土石材深加工之路的尝试。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打造贵州石材的构想,在这个时候摆上贵阳市发展计划日程上。
在此之前,贵阳市政协驻花溪区石板镇的工作队对当地的一份调研报告提到,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石材资源种类有几百种,储量在30亿立方以上。但石材产业发展的软肋就是缺乏成规模、大批量、高附加、技术好的大型石材深加工基地。一个以石材加工为核心的崭新产业园区呼之欲出。
无论是来自本土石材商的期待,还是政府部门的对当地经济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思考,都不约而同地高度吻合。这样好的发展机遇和氛围不容错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贵阳金石石材工业园区开工前的所有准备,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推进。11月8日,园区项目正式立项;11月9日,园区开工的手续基本到位;11月12日如期开工建设。石板镇党委书记吴同恒说,园区内涉及征地拆迁的142家农户,仅用13天就与135户签订合同,这个速度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从最初的设想到如今,其间不到半年的时间,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的贵阳金石石材工业园区初具规模。这个速度让园区的投资者们也感到惊讶不已:“按常规从立项到土地指标,从环评到规划等一系列程序走下来,通常要近一年。”
畅想:
小镇的百亿巨变
走在贵阳金石园区,尽管同样处于凝冻天气,这里却是冰火两重天,12万平方加工厂房正在建设中。园区一期以贵州金石联创工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企业,早已开足马力生产,以应对源源不断的销售商。
按照园区的规划构想,开工建设的第一目标就是一年内完成30万平方的现代化石材加工厂房,设计年产能力1500万平方板材的规模。同时,与园区入驻企业签订了在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12万平方加工厂房,设计年产650万平方石材板材成品。
作为贵阳市打造的百亿园区,金石石材产业园区计划在“十二五”末,园区全部建成后年总产值可达150亿元。而随着园区二期工程近期动工,这个目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实现。
但在吴同恒看来,值得兴奋的是,对于石板镇这个相对落后的市郊小镇来说,一个百亿园区在辖区内的兴起,园区建设发展将是一个重要契机,定会强有力地拉伸相关产业链,带动金石片区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由此带动的,是周边沿线的旅游发展,形成特点鲜明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石文化旅游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合法致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非公经济人士在此投资创业,搭建新的投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