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总量仍可能保持在3500亿元左右,实际贷款增量并不算低
8月份的信贷数据可能并不像前期预测的那么悲观。有数据显示,8月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上月基本持平,仍保持在1600亿元规模。
以四大银行市场占比45%估算,8月份新增贷款仍可能保持3500亿元。另外,考虑到8月份,各家银行上半年发行的票据大量到期,当月实际贷款增量并不算低。
在四家国有银行中,中行8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增长最快,新增720亿元,从而使该行今年的新增贷款突破了万亿,达到10600亿元。中行行长李礼辉在此前的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下半年中行的投放规模和节奏仍将领先同业。他认为,上半年中行贷款增量和增速在同业里是最高,表明中行的市场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不过,除了中行一枝独秀外,工农建三家国有大行的新增贷款水平都不高。工行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0亿元,截至8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近 9000亿元。农行8月新增贷款200亿元,截至8月末,农行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8426亿元。虽然上半年表现强劲,但在农行3111亿元票据贴现中,有大量票据将要到期,这给该行未来的贷款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上半年,全国新增贷款7.37万亿,其中票据融资1.7万亿,占比高达 23%。不过,随着这些票据陆续到期,7月份以来,各家银行的票据融资大幅缩水,甚至负增长。由于一季度签发的大量汇票将在三季度集中到期,8月份的票据融资总量仍继续了7月份的负增长。而且,下半年票据贴现利率预计将保持平稳上扬,票据融资量则将在低位运行。不过,有专家认为,如果剔除票据融资的大幅增长,上半年信贷增长没有数据显现的那么高。同样,如果剔除票据融资负增长,下半年信贷增长放缓的速度也没数据显得那么快。
在四家国有银行中,对于信贷节奏控制最好的是建行,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47亿元,较年初新增7987亿元,该行是国有大行中最早放慢信贷步伐的。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在该行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下半年建行的信贷速度将放缓。建行的分行长会议也要求,下半年加大信贷的结构调整,分支机构工作重心要从做大贷款规模转移到盘活存量贷款。这些举措显示,该行力图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
除了国有大行的回落,在二季度表现“勇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主动放慢了步伐,民生、华夏、中信、光大等银行7月出现新增贷款负增长,8月份这种趋势仍在继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压力。上半年,股份制的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浦发、民生、深发展和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10%,浦发、深发展、民生、招行和华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7%。而且,下半年监管层还可能加强对资本补充方法的约束,使这些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交通银行分析师仇高擎指出,新增贷款下降主要是监管层强化资本管理和窗口指导的结果,特别是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不计入资本。虽然没有发文执行,但这会使得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有所降低。而且,发行次级债的管理更加严,也会对银行贷款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此外,在信贷需求方面,下半年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上半年的信贷投放主要是“4万亿刺激计划”拉动,以政府背景的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下半年信贷需求的主体,则将转向社会和企业的自主投资,民企和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资金需求会成为主力。但是,相较于大项目、大国企,这些企业的融资能力明显偏低。
未来四个月的流动性不会发生逆转
虽然在上半年的天量信贷投放后,下半年的新增贷款规模必然出现回落,但是专家认为,未来几个月的流动性不会发生逆转,扩张型政策的微调将侧重于结构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今年宏观政策的主线是保持经济平稳复苏,并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做好预案。但在发达经济体没有走向全面复苏的情况下,不宜采取过于猛烈的紧缩性措施,扩张性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微调。
在巴曙松看来,短期要在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进行政策微调,加强对流动性的引导,将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上来;长期看,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政府主导的需求转换到市场驱动的需求,把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转换到依赖内需和技术进步的驱动。
巴曙松预计,全年的新增贷款将达到十万亿的规模,虽然下半年增速将大大低于上半年,但仍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幅。而且,下半年更积极的变化在于从数量增长到结构优化的转化,上半年1.7万亿的票据融资在下半年将更多地转向中长期贷款,流向实体经济。
此外,观察市场流动性的指标,新增信贷只是之一,M2(广义货币)增速也是关键指标。自1998年以来,央行设定的M2控制目标基本都在 14%至17%之间。虽然,下半年信贷增长将会回落,但是M2却仍将保持高增速。兴业证券预计,下半年M2至少保持28%以上的同比增速,该增速仍要高于 M2往年增长的平均水平。预计8月M1(狭义货币)、M2同比增速分别为27.5%和28.5%。
而且,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占款仅增长9481亿元。兴业证券预计,随着进出口形势的改善,今年下半年外汇占款将有望增长1.3至1.5万亿元,从而代替有可能增长放缓的国内贷款,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形成支撑。
中金公司哈继铭也预计,预计M2今年增长25%,明年增长20%至22%,全年新增贷款将达到10万亿元。由于下半年大量票据贴现到期可置换为中长期贷款,实际支持经济的新增贷款情况好于预期;且贷款的惯性较强,流动性将依然保持宽松。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付生认为,随着监管机构调控方向的转变,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加之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企业的经营情况将会改善,必将会分流、引导一部分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未来银行信贷必将会严格审贷,资金的投向也会更合理有效。未来,每个月3000亿元-4000亿元的信贷对经济的支撑是充足的。另外,1至7月份,银行的票据融资高达1.5万亿元,这部分票据到期后,超过50%的票据在今年将会陆续转成贷款,这部分规模也将近 8000亿元。所以,基本可以断定,今年余下来的时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是“紧而不缩”。
正如一些专家断言,在企稳回升的上行期,货币当局对信贷稍作约束,并不意味着经济状况将要出现问题,而恰恰相反,意味着目前形势有所好转,只是不必再猛踩信贷油门了。
虽然8月份的信贷仍然保持颓势,但如果剔除票据融资负增长因素,一般贷款增长与往年相比仍然不低。机构预计,下半年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可以保持在2.5万亿至3万亿的高水平。
央行的数据显示,7月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减少1982亿元。市场预计,8月票据融资规模应会延续7月态势。公开数据显示,2月新增票据融资4870亿元,其中大部分于8月集中到期。有专家认为,剔除票据融资的负增长,近期信贷增长放缓的速度并没有显得那么快。
中行分析师石磊表示,上半年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总量高达3.49万亿,仅票据融资新增总量就高达1.7万亿,估计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下半年到期量至少为 2万亿,因此,即使下半年出现贷款额度控制,商业银行出于利差收益的考虑,同样有足够的空间保证中长期贷款的增长。2009年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为 3.77万亿,2009年下半年尽管整体新增信贷规模将出现下降,但预计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可以保持在2.5万亿至3万亿的高水平上,这保证了下半年实体经济中的流动性不会发生逆转。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表示,在分析今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资金投向了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因此从固定资产投资延续性的角度来讲,有理由相信今年下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造成下半年的人民币贷款还会有较大规模的增长。
兴业银行的月度展望也预计,8月7日,中央下达第四批投资资金,将刺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中央新增投资的下达对当月和次月的投资增速均有显著拉动,粗略的经验估计将带动当月及次月投资加速3.5个百分点以上。预计8月城镇固定投资增速由此将加速至32.8%至33.8%,中值 33.3%,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根据今年项目带动贷款的规律,这将有力带动配套的银行信贷增长。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认为,近期信贷回落不应视做政策收紧的信号,在票据融资占比下降的同时,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说明保增长的刺激政策仍将持续。7月的投资数据也说明,增长的接力棒已由政策驱动的投资传给了私人部门和内部需求,这是非常积极的变化,可以平息关于过度投资、信贷过度投放和经济失衡继续恶化的担心。
在中央高层多次强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不变的背景下,下半年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重点将从数量增长转换到结构调整。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到各家商业银行的放贷,更不会影响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和支持作用。
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复苏基础并不稳固。专家和机构认为,市场对政策转向的担忧为时尚早,对宽松政策的“退出预期”不必在意。
“我国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牢固,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制造业并没有完全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方向性调整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不过,在流动性继续保持充裕的前提下,各家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国泰君安的商业银行7月份信贷结构变化的分析报告认为,7月份贷款总体增量回落源自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即中长期贷款大量置换出前期的票据融资。虽然新增贷款环比有明显下降,但增量回落主要源于企业短期贷款余额下降 103亿元和票据融资大幅减少1982亿元。
专家认为,票据融资剧减、中长期贷款继续快增表明,一些政府基建项目后续贷款和居民购房按揭贷款等需求仍然较为旺盛,银行开始用中长期贷款置换出票据融资。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认为,由于上半年信贷高增,以至于银行贷款合理性和资产安全性已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上半年票据融资增长一度超过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最高达约40%,随着二季度以来各地投资项目落实,票据的大量到期,银行在注重信贷质量的前提下,大量票据融资被置换成中长期贷款,这也是信贷自然回落和结构优化的原因之一。
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认为,下半年商业银行将会更加突出加强风险控制,更加严格执行行业信贷政策,加大存量贷款的结构调整力度;在增量贷款上会进一步向优质客户和项目及自身优势业务领域集中,票据融资规模可能会大幅减少。
对于目前信贷结构的不合理之处,郭世坤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在保增长、保就业大环境下,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远慢于预期,加之受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影响,钢铁、水泥等行业新增投资较多,产能过剩风险加剧;二是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信贷60%以上完全是依赖财政偿还;三是制造业境况虽有所改善,但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四是票据融资虽有贸易背景做支撑,但在实际运行当中,也可能存在一些不明确去向,比如存在在银行体系内“空转”牟取利差,进入股市、房市等的疑虑。
专家认为,当前拉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已经转移到“调结构”上。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调整信贷投向结构,根据各行业复苏的趋势、进程,更加优化地配置资金,把宝贵的资金用到真正能够推动经济上升的领域,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保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地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