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程度上,中国经济正在遭遇“预期混乱”的折磨。
一方面,众多经济学家对于经济能否“V”型反弹看法不一;另一方面,众多经济学家对于政策会否转向亦有激烈争论。
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在上市公司略超预期的中报成绩单31日交出后,沪指当天却大跌6.7%,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下半年经济基本面究竟如何,能否支持股市上涨?
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机构都相信,到今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将铁定超过8%。其中,包括高盛、野村证券在内的诸多国际知名券商,其预测值都在9%以上。
事实上,近几个月的工业生产、固定投资、电力消耗等数据全部都在向好回升。野村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31日还预测,既定于9月1日公布的8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将会从7月份的53.3%上升至54.5%。
但值得关注的是,综观各家机构的报告,促使诸家机构判断经济继续走好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政府的刺激计划,而是从6月份开始明显好转的出口形势。
由于近来美国经济出现复苏“绿芽”、美国消费者信心持续好转,包括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内的不少专家都搬出“出口超预期”增长的观点,力挺这一拉动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马车”,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力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包括国海证券在内的不少券商都已经纷纷发布报告,提醒关注受益于出口回暖的行业投资机会。
这都不难理解。一旦出口复苏,则其带来的就业形势好转等,也将对消费和投资构成重要影响。
而对于其他两驾“马车”——投资和消费,目前大部分机构的共识则是:考虑到政策微调迹象,预计下半年两者将维持稳定。也就是说,这两个因素不会拖累经济,但也不会贡献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预言出口好转的意义不仅在此,对决策层面而言,这或是获得时间窗口的重要机会,以开始救急措施后的“调理”。
简单地说,在出口或许得以重新支撑经济、上半年投资项目也已稳定开工的前提下,决策层面能够下更大的决心,谋划经济转型及抑制资本市场泡沫。
尽管思路十分清晰,且一切都在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市场明显存有担忧:出口,究竟能好多久?
首当其冲的一个因素在于,出口能否好转完全是由国外市场需求决定,而目前国外各界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大相径庭。
且不说包括诺贝尔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内的知名学者纷纷惊醒当心“绿芽”变“枯草”。而在美联储的议息纪要中,也只是谨慎地说“经济企稳”(level out),而不是用“见底反弹”(bottom out)。
31日,有报道称,目前的“民工荒”不过是大量务工人员回乡后造成的用工荒,并非出口强劲反弹。此外,即便出口反弹,和前几年的数据也不可同日而语。
“我觉得如果出口真的在年底再次大幅下降,那么政府很可能再度及时调整政策,重启投资来"保八"及保证就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31日婉言,到目前为止,政府的措施应该仍是“可进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