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十五”各项指标年年创新高
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超常规发展
至2005年底,机床业(金切和成形)现有企业637个,职工21.8万人,其中金切机床企业376个,职工16.4万人,分别占59%和 75.2%;成形机床企业261个,职工5.4万人,分别占41%和24.8%。“十五”末机床业与“十五”初相比,企业数有所增加,约增加9.1%,从业人员减少较大,约减少15.8%,工业总产值增长2.5倍,平均年增长约26%,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8倍,平均年增长约28%。2001~2005年机床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
机床产量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机床产量逐年快速增长,金切机床“十五”末产量为“十五”初的2.35倍;锻压机床产量为“十五”初的2.4倍。机床产值增长更快,金切机床“十五”末产值为“十五”初的2.7倍;锻压机床“十五”末产值为“十五”初的2.3倍。2005年机床产值达到了51亿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三。2001~2005年金切机床和锻压机床的产量、产值和同比增长。
技术状况
中低档数控机床得到广泛认可高档研发获突破
数控机床产值和产量大幅上升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装备。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标志。当今,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市场消费的主流产品。我国汽车、航天航空、船舶、一般机械、铁路机车车辆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数控机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数控机床在数量上、质量上和水平上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数控机床产值从“九五”末的4.9亿美元增加到“十五”末的21.8亿美元。“十五”末数控机床的产值是“九五”末的4.45倍,平均年增长达到34.8%。数控金切机床的产量从“九五”末的14053台增加到“十五”末的59639台。“十五”末数控金切机床的产量是“九五”末的4.24 倍,平均年增长达到33.5%。2001~2005年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和同比增长。
中低档数控机床得到用户广泛认可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一批数控机床品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得到国内用户广泛认可。这些品种如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齿轮机床、数控磨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和数控成形机床等,可基本上立足于国内,产品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近几年,一批我国急需,长期依靠国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取得了零的突破。其代表产品有五轴横梁移动式高速龙门铣削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车铣中心、五轴立式叶片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六轴五联动弧齿锥齿轮磨床和重型数控车铣床等,在航空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外设备同台生产,打破了国外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
金切机床数控化率不断提高。
兼并重组
国内强强联合外企大举进入中国
国内跨地区跨省市重组
“十五”期间,我国机床业突破地区封锁,实现了跨地区跨省市重组,形成了一批大的企业集团,实现了强强联合。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了陕西机床厂,更名为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长春第一机床。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收购了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又收购了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股权,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机床产品产值进入了世界机床产值前15强。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了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等。
兼并收购国际有名机床公司
2004年,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继2002年并购了世界著名的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和曲轴设备公司后,又并购了在龙门镗铣加工机床上国际有名的德国兹默曼公司。同年,沈阳机床集团并购了制造大型数控立式车床、数控龙门铣床和数控落地镗铣床的国际上有名的德国希斯公司(SchiessAG)、上海明精机床公司并购了德国生产车床的沃伦贝格公司后,又并购了制造大型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镗铣床的日本池贝公司等。2005 年初,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购了德国一家刀具系统制造公司———凯狮公司(KELCH)。此后,北京第一机床厂又全资收购了制造重型数控龙门铣床的国际有名企业———德国阿道夫·瓦德里希科堡两合公司(WaldrichCoburg)。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有利于国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知名度。
跨国机床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跨国机床公司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从开始在中国境内成立代表处和备件库,负责产品营销和服务,然后设立维修服务展示中心,到进行合作合资生产,最终在中国成立独资子公司。合作生产的典型例子有北京第一机床厂与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与中国主要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主要合资公司有: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发那科公司、苏州三光集团与日本沙迪克公司、宁夏长城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马扎克公司、汉川机床厂与瑞士阿奇夏米尔公司、上海锻压机床厂与日本天田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日本大隈公司、大连渤海机床厂与日本日平等,合资比例有中方控股向外方控股转变的倾向,有的已转变为独资。最后,也是目前外资采取的主要方式,建立独资企业公司,逐步实现生产本地化。近几年先后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的跨国公司有:瑞典山特维克、德国DMG和斯莱福临、韩国斗山、日本新日本工机、沙迪克和三菱电机、美国哈挺和法道、意大利利雅路等,采用大部件组装方式进行产品生产。目前合资和独资机床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数控机床,加剧了国内中低档数控机床的竞争,冲击了国产数控机床企业。
进口出口
机床进口世界第一数控机床拉动出口
机床消费连创新高
“十五”期间我国机床消费连创记录,连续4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大国和机床第一进口大国,机床消费和机床进口节节攀升。2001~2005年机床消费、机床进口。
到“十五”末我国机床消费已接近110亿美元,其中机床进口约65亿美元。中国机床消费金额占全球机床销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数控机床消费金额占机床消费金额达到59.6%,接近60%。
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出现连年下降后的回升
“十五”开始,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多种高效、柔性的机床和数控机床,而国内机床制造业在品种、水平、质量和产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当时的需要,造成机床进口连年攀升,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出现连年下降。随着国产数控机床的竞争力逐步提高,用户认可度上升,2005年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出现连年下降后的回升。
数控机床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十五”期间我国机床出口金额冲破了长期徘徊在3亿美元上下,2005年达到8.2亿美元,是2001年的2.8倍,其出口金额占生产的比重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出口成为机床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占机床出的比重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28.2%,比2001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体制机制
民企和三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国企基本实现股份制改造一批民营企业加入机床队伍
“十五”期间国有企业基本上实现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一批民营企业加入了机床队伍,增加了行业的活力,三资企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限额以上机床企业有637家,其中国有企业306家,占48.0%、民营企业235家,占36.6%、三资企业98家,占15.4%。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国有企业分别占62.2%和61.6%。与“十五”初期相比,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合计企业数,占行业企业数的比重由25.6%上升到 52%;合计工业总产值占行业的比重由19.0%上升到37.8%;合计产品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由20.7%上升到38.4%。
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表现之一:数控机床年产量达到1000台以上规模的企业,从“九五”末的0到“十五”末已达到11个。
表现之二:产量前10名企业,数控机床产量之总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45.9%;产量前5名企业数控机床产量之总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35.8%。
表现之三:产量最大的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数控金切机床超万台,达到10008台,占全国总产量16.8%,进入世界数控金切机床生产量大企业行列。
差距问题
差距依然明显
不是机床生产强国
“十五”期间我国机床业发展很快,机床产量产值激增。“十五”期间我国产值稳居世界第四位,到“十五”末我国机床产值超过美国、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三机床生产国。但是,我国仅仅还是世界机床生产大国,不是机床生产强国。我国机床业与发达国家机床业相比,从总体上看,差距依然明显。其总体表现是三低,即国内满足率低,生产出口率低,人均产值低。
产品水平低
我国生产的机床仍然以普通机床为主,数控机床仅占总产量13%左右,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约为47%,而日本为88%、美国为79%。在生产的数控机床中,经济型数控机床(主要指二轴控制以下的平床身数控车床和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占主导地位,约占数控机床产量的70%以上。
数控机床产业化程度低
我国生产加工中心、普及型数控车床的企业年产量大多为几百台,最多的可达到千台,而海外企业月产数控机床都在数百台以上,最高的月产接近千台。
生产周期和交货期长质量稳定性相对较差(略)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是基础研究和开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急需的很多中高档数控机床基本上需依赖国外进口。如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和连杆生产线、五轴加工中心、精密加工中心和立卧铣削中心、车削中心和车铣中心、高速五轴龙门铣床和龙门铣削中心、精密电加工机床、高精度磨床和高精度专用磨床、高效专用机床等。二是制造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制造技术落后,生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是我国机床业最大弱项。国外企业在机床零部件生产上普遍采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单元、柔性生产线和信息网络制造技术,而我国机床企业的制造设备仍以普通机床为主,设备的数控化率仅在6%~10%之间,零件质量受人的因素影响大。制造和管理技术落后造成产品生产周期长,交货期长,质量稳定性相对较差;也造成数控机床产业化程度低;最终是造成人均产值较低。
“十一五”展望
回归到正常的平稳增长
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床行业将从激情燃烧的高速增长回归到正常的平稳增长阶段,市场需求的量和金额不会有大增长,但是市场需求的质量会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普及型以上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将逐步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展望“十一五”:国产数控机床综合竞争力将大幅度提高(略)跨国机床集团在中国本土本地化生产形成能力
“十五”期间,一批跨国机床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如德国的德马吉上海有限公司、大连因代克斯机床有限公司、柯尔柏斯来福临机械(太仓)有限公司;美国的哈挺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法道机床有限公司;日本的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北一大隈机床有限公司、沙迪克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台湾地区的友佳(萧山)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本地化生产,将形成生产能力。由于中国机床市场的持续兴旺,“十一五”期间将在中国各地出现更多的跨国机床公司的独资企业。
市场竞争加剧加工中心、普及型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将成为竞争焦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机床市场规模不会有较大的变化,预计年机床消费额保持在110亿~120亿美元之间。国产机床要求得进一步发展,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从这块变化不大的市场份额中去争夺。因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国外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竞争主要是数控机床,而焦点是加工中心、普及型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