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今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一例外的出现在了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审计署这些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部门的工作报告中。
2010年“促转变”为我们展现的图景将是更加快速、高效、环保、公平的经济发展,能否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实现这次新的转型。
为什么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这时候变得如此迫切?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李培育说,过去世界历次经济危机发生以后,都会带来一个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变革。
李培育: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顺应这个变化的趋势,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三高一低”的弊端更加突显。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一直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以钢铁行业为例,2009年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增长11.27%,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10.14%,利润也下降33.62%。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中央党校辛明:我们突然发现,辛辛苦苦生产了大量便宜的产品卖给国外,结果国外不仅不领情,还说倾销。现在又老拿人民币的汇率来做文章,在这么一种状况下,过去这种发展方式不是我们想不想转的问题,而是我们不转变都没有办法了。
实际上,早在15年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开始频频出现于我国的各种关键文件和媒体报端。但是15年过去了,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国家统计局长马建堂说,GDP至上的思想在我们实际经济活动当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马建堂:当今而言,我们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出现那种在GDP数据上互相攀比,左顾右盼的现象。
2010年被称为“转变之年”,然而转变涵盖的内容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归纳了转变中的三条主要脉络:
巴曙松:第一就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带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到后危机时代主要的是需求变成主要资源,谁有需求谁就有发展的主动权。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的协调带动,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有助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增长动力结构。
任何变化都会带来阵痛,这就是社会发展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过,在巴蜀松看来,从2009年开始的“转变”,在2010年底将初见成效:
巴曙松:应该预计2010年的调结构、转发展方式应该会有显著的加快。外部形势、内部形势,包括积累的已经发展的这些成果来说,都为这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可能。
就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表示,2009年中国在促进转变方面可圈可点,特别是企业利润分配以及金融流通领域采取的改革措施将会让普通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从而形成收入增长、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再推动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辛明:今天的中国不仅要注意通过发展把这个蛋糕做大,还要通过努力把这个蛋糕切的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