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7月31日电 (记者 童静宜 汪恩民)“名誉中外的永康五金产业,如今正面临三大课题。”日前,浙江省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永康正以“总部经济”为利刃,沉着应对,并从中寻找机遇。
“第一个课题,就是永康地域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要走出去。”徐建华表示,实际上现在存在着三个“永康”。“第一个永康是本地的永康,将近有 9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第二个是周边的永康企业,有近1000家的企业。我们有一个县有800多家,另一个县有60多家,还有一个有100多家。第三个永康就是在全国各地,有1000家左右的企业。”
徐建华称,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的成果。“原来永康没有企业,是一个农业产区,靠农业都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只能搞‘小工匠跑四方’的这么一个地方。现在有了900多家以上的规模企业,将近千亿的产值,这既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但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课题。那就是这些企业跑出去之后,怎样来回馈本地,怎样再进一步的把我们永康的产业龙头高高的抬起。”
徐建华侃侃而谈,“通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生产要素得到了极大的、充分的发挥和发掘。物质财富极大地迸发,泉涌一样的奔涌出来,那确实是达到了物尽其用和人尽其用的效果。”但这就带来了第二个课题:即当地资源的匮乏。“我们的土地几乎到了满负荷的地步,我们的水资源也到了难以为续的地步,还有人力资源也十分紧张。”
徐建华告诉记者,现在永康的每个企业大部分都碰到了用工荒的问题,所以政府也正在想法设法帮助企业到外面去引进人才,帮助招工。现在永康有 30多万外来人口在这里务工经商,政府在这里要给予一些城市设施的配套,公共管理服务的配套,教育卫生资源的配套。“所以我们的资源现在可以说是超负荷,现在又要兴建一个五中,这个永康第五中学几乎全是外来人口子女就读,而投资将近一个亿。”
“五金产业面临的第三个课题,正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徐建华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永康由一个农业在经济份额中占极大比重,而工业只占很小一块的地方,变成现在农业只占2.6%百分之二点六,工业占到了67%。三产由以前几乎很少的一些农村供销社和自由农贸市场,现在占到29%到30%。 “像这样的一个经济格局,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
徐建华表示,在成果背后,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课题。“我们的三产能力很弱,只占到30%左右。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其他的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该三产要远远的大过于二产,要超过二产的发展。所以这个结构我们应该要调整。”
“这三个课题解决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永康落实科学发展观措施的强弱,取决于永康转型提升时间的长短,也取决于永康今后发展的速度的快慢。”徐建华告诉记者,这也决定了永康发展方式的优劣。
“‘总部经济’正是永康的一条路子”。徐建华称,“我们的做法就是政府把一些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的营销,品牌,核算,研发,检测这些基地留在永康,把生产基地可以适度的转移。”徐建华解释说,骨干企业核心产业关键的车间留在永康,辅助的协助的配套的一些车间可以轻度的扩散,这样既发展了永康,保持了永康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使周边地区得到了发展,实现先发地区带后发地区,先富地区带后富地区。永康和周边地区互动,永康跟国内国际互动,这样发展自己,也提高自己,同时也扩大自己,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徐建华告诉记者,永康现在是把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升,以及企业及其生产方式的转型提升。这两大提升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实行双跨的重要内容,就是从总部经济跨向产业节距,区域节距,从县域经济向区域经济跨越的这么一个双跨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