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产业变了。
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理论恰如其分的解释了人类对钻石的欲望。
确实,与爱情相关的消费几乎没有便宜的。无论多少次被炮轰为世纪骗局,钻石依旧是婚恋市场上的必需品,这其中有一个自洽的逻辑:一分价钱一分真心,仿佛给我钻石,我就得到了真爱。
如今随着培育钻石热度的持续攀升,新魔法可能要打败旧魔法了。
一、新魔法:培育钻石
培育钻石又称合成钻石、人造钻石,不同于之前的替代品锆石和莫桑石,它与天然钻石在化学成分、晶格结构、物理性能等完全相同,肉眼无法判别。
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实验室中生产的,与动辄一年光阴的天然钻不同,只需花费数天或数周时间即可形成,两者可以理解为南极的冰和冰箱里的冰,可价格上培育钻石仅有同级别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
其实熟悉物理和化学的朋友都知道,钻石本身就是一种碳单质,稀缺属性并不如黄金、白银,之所以贵入天价,原因和少数巨头的垄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被称为上个世纪最成功商业营销的戴尔比斯。
近几年行业景气度提升,也是有迹可循的:
1.供需关系改变,全球天然毛坯钻石产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全球前40大钻石矿场已占据开采总量的90%,钻石的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长,Frost&Sullivan预计至2030年全球钻石市场将面临1.59亿克拉的供需缺口。
2.技术迭代降本,更低的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为培育钻石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力支撑。
3.规范进一步完善: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修改了钻石的定义,在原本的定义中删去“天然”一词,将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都统一归类为钻石,为培育钻石正名。
4.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文化自信以及女性力量的觉醒,钻石正在回归它的佩戴属性,培育钻石的接受度、认知度也提升显著。
更加环保、更具性价比优势的培育钻石,显然更容易俘获一众自信、自由、自爱的的年轻一代。
二、市场觉醒 风口已至
培育钻石其实不是新鲜事,初次探索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了。
在消费领域可以用作时尚首饰,在工业领域可以被半导体化,从而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上面,因其硬度极高,在精密加工领域用途也十分广泛。
首颗人造金刚石诞生于1956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制造。1963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
美国是目前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占据了全球 80%的市场份额;中国是第二大培育钻石的消费市场,占据 10%的市场份额;其他国家占据10%的消费市场。
国外市场对于培育钻石的关注要比国内早一些。
2013年,Diamond Foundry品牌曾轰动一时,投资人包括莱昂纳多、Facebook、Twitter等创始人。
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顽固势力的阻挠,钻石开采公司为了保护天然钻石地位,不遗余力诋毁打击培育钻石。
能够消灭的就不是魔法了。所以众巨头采取了第二种策略,打不过就加入。
大魔王戴尔比斯曾在2015年坚决抵制人造钻石,眼看着“洗脑式营销”不管用了,于是在2018年就转变了态度,成立了培育钻石珠宝品Lightbox,定位是时尚的钻石饰品,通过价格把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做出产品切分,并投资9400万美元扩大产能,就连口号,也从原先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改成了“May not be forever,but is perfect for right now”(并非永恒,但正切当下),将重点放在了“培育钻石不会永恒”上。
同年,瑞士的珠宝品牌施华洛世奇Swarovki收购培育钻石品牌Diama。
2021年,潘多拉Pandora宣布将不再出售天然开采的钻石,并推出培育钻石系列Pandora Brilliance。
国内市场觉醒稍晚。
2021年8月,老庙黄金和亚一珠宝的母公司上海豫园珠宝推出了培育钻石品牌“LUSANT露璨”,这是国内头部大牌珠宝商正式推出的首个培育钻石品牌。
全球最大珠宝零售商周大福集团也曾推出过一个培育钻品牌,名为“CAMA”。
2021年底,培育钻石品牌LightMark小白光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3亿元人民币。
2022年曼卡龙成立培育钻石子品牌慕璨OWN SHINE;潮宏基旗下子品牌VENTI推出培育钻石产品。
最新的融资情况是,可持续新奢珠宝品牌ANOTA今日宣布已完成由梅花创投独家投资的种子轮融资。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培育钻石赛道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新科技与日常消费深度结合的方向,这是一个万亿大赛道,我们在这个赛道看到了巨大的品牌和出海的机会。
三、河南统治全球
“世界钻石看中国,中国钻石看河南”,中国最最实力的产业链上游端被河南牢牢掌控。
目前国内培育钻石三强中南钻石(被中兵红箭收购)、黄河旋风和力量钻石,均为河南企业。
河南的培育钻石产业是基于国内人造金刚石行业发展起来的。1960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了一项代号为“121”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个课题,任务是研发人造金刚石,解决被国外“卡脖子”的难题。
河南在人造金刚石领域有所建树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其后郑州三磨所接下了将人造金刚石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任务,一骑绝尘。在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等地形成了一个集人造金刚石产品研发、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金刚石产业集群。
中南钻石主要生产工业人造金刚石和培育钻石,CVD技术目前已突破10克拉以上培育钻石的毛坯批量制备技术,达到国际主流合成水平,HPHT合成技术已经成熟,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高达24.07亿元;力量钻石主营业务为培育钻石、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微粉,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03.50%;黄河旋风掌握了“10克拉培育金刚石单晶”合成技术,产能扩张方面也动作频频。
根据河南省2022年补短板“982”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共有6个纯培育钻石生产项目,总投资额近百亿元,规划产能超180万克拉。
四、下一个新能源车?
有机构放出豪言,称培育钻石就是三年前的新能源汽车!
从培育钻石的市场规模上来看,机构的话毫无疑问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根据贝恩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毛坯培育钻销量11百万克拉,全球培育钻渗透率8%;而中国2021年毛坯培育钻销量1.4百万克拉,培育钻渗透率6.7%。预计至 2025年全球毛坯培育钻销量26百万克拉,培育钻渗透率15.80%;2025年中国毛坯培育钻销量4百万克拉,培育钻渗透率13.80%。
渗透率数据确实与电车有的一拼。
相对较低的价格与渗透率提升,培育钻石的想象空间仍然很大。
培育钻石是销量不断增长且高利润的行业,但也并非完全“高枕无忧”。中游加工环节95%在“钻石加工帝国”印度,下游产业链消费端主要集中于欧美,中国市场还处于持续的消费者教育阶段,单纯靠新晋品牌的营销,则很难带动整个市场,鉴定标准不够统一,鉴定时间相对较长也是行业绿色发展难点之一。
相比巨头林立的上游,下游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完全行业话语权的头部企业,随时有可能诞生全新的行业大品牌,抢占最大一块蛋糕。
天然钻石成就了戴比尔斯。那么在培育钻石中,谁将成为下一个疯狂吸金的“大魔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