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为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这被市场视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驶入深海的信号。
近年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下,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车销量累计完成319.4万辆,同比增长1.2倍,刷新历史同期销量最高值。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接近1100万辆,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市场销量表现超出业内预期。随着新能源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选择品类的增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新能源车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从2009年新能源车推广初期的“十城千辆”,到如今单月销量稳定保持在50万辆以上,新能源车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购新能源车,与之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熟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能否享受到便捷的充电体验。
在很多人眼中,充电方不方便对于最终购买新能源车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新能源车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和行业预测,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新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陈士华介绍说,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新能源车消费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需要。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57.5万台。其中,7月公共充电桩建设4.7万台,同比增长65.7%。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分布不均匀,充电桩占比前十的地区共占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71.7%,超七成以上。
事实上,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背景下,新能源车已接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功能。新能源车不仅应满足人们城市范围内短途出行,还应具备跑长途的能力。而作为新能源车长途行驶的关键因素,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尤为重要。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3102个服务区建成了13374个充电桩,基本满足了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要求。
不过,与我国新能源车迅猛发展相比,目前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够、覆盖面不足等问题还较为突出,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未全面起步,无法有效满足新能源车远程出行需求。对此,《方案》结合我国新能源车增长情况,以及我国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提出了具体实施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基本形成“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保障新能源车出行畅行无忧。
此外,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方案》提出,每个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满足新能源车车主的充电需求。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未来充电桩建设将覆盖更多使用场景,而在解决城市充电的基础上,向高速场景延伸,为新能源车市场化推广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在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的同时,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同样至关重要。《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与电网企业、充电运营商等合作,开展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与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可靠。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及其设置场所的日常安全检查及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充电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完好、安全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