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丰钻石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介绍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人造单晶金刚石粉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金刚石微粉和金刚石破碎整形料两大系列。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聚焦金刚石微粉“切磨抛”及“新型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金刚石微粉产品供应商,参与“超硬磨料人造金刚石微粉”国家标准的起草。2020年12月公司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2021年11月24日,公司“人造单晶金刚石微粉”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根据销售订单、生产计划、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制定采购计划,保持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合理库存。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行业协会、展会、供应商网站等寻找潜在的供应商,并通过了解供应商产品质量标准和样品入厂检验等方式遴选最终供应商。公司采购计划经审批后由采购部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取满足条件的供应商,通过签订年度框架协议或批次采购合同订单进行采购,供应商按照合同或订单约定的产品、数量、交货时间和质量要求等要素将货物交付给公司,经验收合格后入库,由采购部提出付款申请,财务部经审批后与供应商进行结算。
2、生产模式
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主要采用“订单生产、市场预测、合理库存”的生产模式。公司营销部门根据下游市场情况预测客户未来产品需求,生产部门结合在手订单、需求预测及产品库存情况安排生产计划,在满足现有客户订单交付的情况下,确保畅销产品适度的存货。公司对原材料及期辅助生产材料的采购、生产、发货、出库全过程进行质量管控,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稳定。
3、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独立的营销总部负责销售和客户售后服务工作。公司主要通过线上线下(300959)推广、行业展会、行业杂志、网站宣传、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开拓业务和提升产品知名度。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框架协议或单个销售合同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安排生产和供货。公司在国内主要销售区域设立服务处,营销总部人员对客户进行跟踪和定期电话回访,接受客户质量、交期、运输等问题的反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公司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存在少量向经销商销售的情况。公司对经销商采取买断式销售,经销和直销客户在销售政策、信用政策、合同条款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公司主要结合客户订单规模、合作历史、信用情况等因素实施合理的定价策略。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独立的技术研发部门,建立了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研发体系。技术研发部门主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应用领域拓展等因素确定研发方向,在保证公司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使产品在技术性能上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公司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策划与立项、试制试样、产品性能测试、小批量试产等。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随着公司在金刚石粉体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下游清洁能源、消费电子、油气开采、建筑石材、军工等行业的蓬勃发展背景下,公司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8,777.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84%;实现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3,864.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65%。
2022年度公司围绕巩固金刚石粉体竞争优势、加大培育钻石研发力度、积极布局新兴领域的经营计划稳步推进业务发展:
1、在巩固金刚石粉体竞争优势方面,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加大生产投入,最大程度满足新老客户的采购需求。
2、在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对原有产品的研发投入,同时为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条,公司积极推进培育钻石的研发进展,于2022年8月成功研发出培育钻石产品,为后续的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
3、在战略新兴领域方面,随着利好消息持续加码第三代半导体,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正在日益完善。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成功进入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市场,此类产品已成为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在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规范内控体系建设,为公司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行业情况
金刚石微粉是目前工业材料中硬度最高、导热性最好、生物相容性最佳、耐腐蚀性最强的战略新兴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军工、机床工具、精密制造、石材、建材、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地质勘探、煤炭及矿物采掘等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伴随着制造业向高端转型、清洁能源领域快速发展、生物医药技术的进步,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多、高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1、行业相关政策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要振兴的十大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 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相关领域需要大量金刚石工具进行切、磨、抛、钻进、切削等方式加工。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还要构建现代能源系统,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等。这些领域无一例外需要金刚石及金刚石精密工具。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金刚石工具进行切磨抛加工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2、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金刚石微粉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王秦生教授说,当前,全球的光伏产业、IT加工产业、线切工具制造产业正在向中国集中,对于晶硅片、LED照明设备、电子产品、高档屏幕及防护屏、军工设备显示屏等进行加工,需要高效、精密、低成本的新型金刚石线切工具,市场需求巨大。金刚石微粉除了用于光伏、消费电子等领域外,还应用在LED蓝宝石、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包括3C产品、LED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另外金刚石在光、电、声、热等领域的功能性应用市场已经初露端倪,产业化大幕即将拉开。包括金刚石导热材料、电极材料、耐磨材料、光电器件和生物医药材料,也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企业社会责任
(一)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二)其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环境保护相关的情况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空间下滑风险
公司生产的金刚石微粉主要用于切磨抛等超硬材料制品,产品市场需求受下游行业的产业政策、行业景气度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尽管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下,金刚石微粉的市场需求预计将保持相对景气,但若未来宏观经济状况和下游行业投资规模等出现放缓或下滑、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出现不利调整等,则会影响下游行业及终端应用领域的景气度,从而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空间下滑,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带来挑战。
对策:公司积极巩固金刚石微粉等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在不断加深与原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老客户的产品需求与产品应用市场领域。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所处的超硬材料行业生产参与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虽然公司生产的金刚石微粉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若公司不能持续在工艺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等方面保持相对优势,可能造成公司客户的流失或份额下滑,从而对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在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通过加大对产品性能、工艺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客户稳定性风险
2022年1-6月,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为51.74%,受下游客户自身业务规模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前五大客户构成存在一定波动。公司的主要客户信誉良好且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其中部分客户为上市公司或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若未来主要客户的需求下降或向其他供应商采购产品,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不断加大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销售机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销售部门及时收集并整理下游客户对订单需求、性能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良好的专业服务加深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
4、经营场所租赁风险
公司(含下属子公司)部分生产用房为租赁取得。若未来出租方收回厂房或该厂房被纳入拆迁计划或被拆除,公私存在搬迁和停工风险,短期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实施,待募投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有效解决自有生产基地不足的问题。
5、管理风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管理层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建立了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完成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随着募集资金的投入和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将对公司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无法适应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则公司未来经营管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管理层通过与行业专家及优秀公司交流与学习、参加专项培训、自学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增加知识储备、提升管理能力。此外,也将通过吸引优秀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公司经营管理层力量。
6、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来福和寇景利夫妇合计控制公司股份超过7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虽然公司已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但公司实际控制人仍有可能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经营、人事、财务等实施不当控制,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或损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给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风险。
对策:公司持续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公司在人员、资产、业务、财务和机构等方面的独立性。同时公司也将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等管理制度,进一步保证公司运作规范性。同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出具相关承诺,保障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7、人才流失和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生产、研发和销售等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推动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重视生产工艺提升和产品自主研发,通过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和激励机制,保证持续的创新能力。尽管公司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制度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并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但若未来行业内的竞争对手通过高薪等方式吸引公司的关键岗位人员,可能会对公司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公司的技术机密也有泄露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继续完善各项激励和管理制度,对业务骨干及核心技术人员实行严格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和晋升机制,提高其工作热情、工作获得感。同时,组织开展各类学术和技术交流,以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不定期加强技术人员的保密培训工作,明确责任范围,保护公司核心技术安全。
8、技术迭代风险
发行人生产过程主要为破碎、整形、分选、提纯,通过自身多年生产及研发经验的积累,发行人在相关工艺技术上已形成了核心技术并取得了专利,具有一定优势。若行业内出现变革性技术路线,或现有部分工艺被取代,则公司掌握的技术将面临先进程度不足而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发展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将加强研发投入,做好产品研发布局。在内部研发的同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领先企业等合作研发或技术引进的形式加快成果转化。保持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及市场地位。
9、存货规模较大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4,943.8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5.32%,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94。公司期末存货规模较大主要系行业特点和经营模式所致,未来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期末库存可能会继续增加,从而对公司存货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但若未来公司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公司存货占用资金较多或发生大额存货跌价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逐步提高存货管理水平,通过科学预测产品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等方式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另一方面,公司积极进行产品的市场开拓,以消化库存。
10、毛利率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3.22%,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公司的毛利率受到产品售价、产品结构、原材料采购价格、技术进步、下游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以来,由于培育钻石市场火爆,部分工业金刚石单晶产能向培育钻石倾斜,加之下游领域需求增强,金刚石单晶采购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如果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售价不能相应调整,将会对公司的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发行人使用低强度工艺金刚石单晶主要原因为满足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与使用高强度工艺金刚石单晶生产的产品形成互补。低强度工艺金刚石单晶产品毛利率低于高强度工艺金刚石单晶产品。未来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可能存在部分主要产品使用低强度工艺生产的金刚石单晶比重持续增高,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对策:首先,公司将持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升自身技术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产品利润空间。其次,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低强度工艺产品销售规模扩大的同时,增加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力度,促使公司利润水平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以此应对公司毛利率下降带来的风险。
11、应收账款余额较高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380.67万元,占当期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9.81%,账龄主要在一年以内。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未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部分客户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不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新客户进行信用信息调查,规避经营恶化、财务风险较大的客户;对原有客户定期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及时调整信用政策;强化销售回款考核机制,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1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金刚石单晶,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虽然金刚石产业链上下游存在一定的价格传导机制,但若上游供应商的供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重大异常波动,可能对公司产品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一方面,公司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签署年度框架协议及支付预付款项等方式稳定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另一方面,公司也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与客户进行积极沟通等方式发挥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以降低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