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是难题 新能源汽车何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 充电|2022-08-26 09:26:30|来源 工人日报
摘要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一些新能源汽车车主群里纷纷在讨论自驾出游,充电难题是焦点话题之一。往年“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的新闻,让不少车主有些担心。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一些新能源汽车车主群里纷纷在讨论自驾出游,充电难题是焦点话题之一。往年“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的新闻,让不少车主有些担心。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01万辆。另据国家有关规划和预测,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新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到2030年将达8000万辆。这么多的新能源汽车,何时能放心远行?

  远程出行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1.8万台。

  采访中,很多城市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都表示,市区里的充电桩基本能够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公用充电柱的平均密度为21.5台/平方公里。与2020年相比,24座城市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缩短6.3分钟。

  但新能源汽车普遍可以“回得了家”的同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等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满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3102个服务区建成13374个充电桩,基本满足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要求。不过,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西部及东北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此外,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未全面起步,无法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远程出行的需求。

  2025年公路沿线充电网络基本形成

  早在2014年,交通运输部就印发相关文件,部署各地“结合新能源汽车用户规模和发展需求,增设加气、充电设施”。2021年,该部又将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列为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加以推动。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3阶段工作目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

  根据《方案》,每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完善后,新能源汽车车主可以放心上高速跑长途。

  各方力量和资源同向发力

  从过往经验来看,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用地、电网改造、投资运营模式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同向发力,协同推进。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起草《方案》过程中,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认真研究各部门在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出台的保障政策,在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实际情况,从用好财政支持政策、优化建设实施程序、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规范充电服务收费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其中,在用好财政支持政策方面,《方案》提出,要按照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给予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并探索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加强大功率充电等示范类设施的补贴力度。

  在优化建设实施程序方面,《方案》明确,充电设施作为服务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所需用地纳入公路用地范围。针对早期建设的公路服务区可能存在的用地紧张的问题,《方案》要求,要做好新增充电设施布局、布线与公路场地、设施的衔接,优化行车路线和停车场布局设计,完善施工方案,提高使用效益;确需新增用地的,与地方政府商议参照公路主体工程用地政策予以支持,简化办理程序。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