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曾被认为是天然钻石的最大威胁,如今却越来越被接受。借用“硅谷教父”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的“鸿沟理论”,当前培育钻石的发展,可以说是已经跨越了“鸿沟”。
《跨越鸿沟》是摩尔在1991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提到的“鸿沟理论”是指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虽然培育钻石市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创新阶段——从通用电气在20世纪50年代初宣布第一颗被证实的合成钻石开始,到近20年后宣布第一颗宝石级的钻石——但这个行业在过去十年才开始在主流市场取得进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珠宝零售商、批发商和钻石制造商进入这一领域,它现在可以说是处于早期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珠宝行业,仍有许多人对培育钻石抱着轻视的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培育钻石的态度转变,甚至视其为该行业的最大威胁。
天然钻石面临挑战
2012年5月,国际宝石研究院(IGI)发现了数百颗未披露的培育钻石,这些钻石被当作天然样本提交给安特卫普和孟买的实验室。这是钻石行业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培育钻石的威胁。
这种震动不仅来自于迄今为止与培育钻石有关的最大骗局,也不仅来自于IGI对这些宝石大量进入市场的警告,而来自于意识到培育钻石行业已经在市场上掀起波澜,而天然市场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场挑战。
事实上,在培育钻石进入市场的早期阶段,天然钻石与其有着明显的分歧,各自为营。世界主要的钻石交易中心,包括印度、以色列和比利时,禁止培育钻石进入交易大厅。甚至在检测领域,戴比尔斯和美国宝石研究院(GIA)先于欺诈者在新兴检测设备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培育钻石公司在其营销中采取了攻势,宣传培育钻石是比开采钻石更绿色,更环保的替代品。
而天然钻石行业上钩了。钻石生产商协会(DPA)在2015年推出“Real Is Rare. Real Is a Diamond”(真如此心,真如此钻)的宣传口号,替换掉沿用半个多世纪的“A diamond is forever”,无非是要与培育钻石划清界限,告诉人们天然钻石才是真钻石。
然而,随着珠宝商们开始将培育钻石仅仅视为另一个珠宝类别,即使它被定位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品,这些障碍也逐渐开始瓦解。总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Stuller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珠宝批发商之一,它是第一家向培育钻石进军的大公司,并在2016年初进行销售。
当时,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来自培育钻石的最大威胁在小颗粒钻石(melee钻:0.2克拉以下)市场。该公司预测,培育钻石将占据15%的小钻石市场,这将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到目前为止,小钻石已然经得起挑战,去年一些类别价格上涨了50%(如图)。
但如今趋势发生了变化。随着俄罗斯钻石因制裁退出市场,珠宝商可能还是会用培育钻石来填补预期的供应缺口。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士丹利在当时就察觉到,培育钻石市场扩大对埃罗莎的威胁要大于戴比尔斯,因为前者在小钻石市场份额较大。
转折点的到来
培育钻石行业的分水岭出现在2018年,戴比尔斯推出旗下品牌Lightbox,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培育钻石市场。同年,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修改对“钻石”的定义,明确将培育钻石纳入定义范围。
有了世界最大钻石品牌和市场监管机构为这个行业背书,越来越多的公司考虑购入培育钻石。与此同时,市场对培育钻石的讨论逐渐由质疑转向接受和围绕市场展开的微观话题。讨论主要围绕五个主题:术语、生长后处理的披露、分级和质量把控、定价和营销。
1. 术语
世界珠宝联合会(CIBJO)对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培育钻石术语的裁决表示异议。该组织的职责就是记录世界范围内的与宝石有关的贸易活动及业内宝石的定名规则。在CIBJO看来,“钻石”一词指没有人为干预,通过天然方式形成的材料。因此培育钻石不该被包含在“钻石”的定义中。用“synthetics”,即合成物来形容培育钻石是可行的。
2. 生长后处理的披露
CIBJO还建议全面披露宝石在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任何处理,GIA也在其培育钻石报告中涵盖了处理方法。但戴比尔斯认为后期处理也是钻石生产的过程,没必要披露。
虽然该公司后来开始披露生长后的处理方法,但其最初立场也看得出对戴比尔斯而言,培育钻石不像天然钻石是珍贵的奢侈品,一如Lightbox的定位——有趣、低成本的时尚珠宝。这种观念在市场中也一直存在。
3. 分级和质量把控
从这个观点出发,戴比尔斯认为培育钻石需要的是品控,而不是分级报告。毕竟,CIBJO认为,分级报告意味着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稀有性,而培育产品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CIBJO认为培育钻石的“分级报告”,应当为《培育钻石产品说明》(Laboratory-Grown Diamond Product Specification),在颜色和净度的描述旁还应标注“LG”字样。
然而,GIA并不赞成CIBJO的观点,而是采用了在原有报告的基础上更名的《实验室培育钻石报告》。最重要的是,GIA开始为培育钻石提供具体的颜色和净度等级,而不是像以往只提供范围。此举的意义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钻石概念相一致,与CIBJO想要强调天然钻石稀有性的观点出现了分歧。
4. 定价
培育钻石的广泛分级鼓励各公司继续根据天然的价格进行销售,也就是说,在Rapaport价格表的基础上打折扣。然而,戴比尔斯有自己的定价机制。他们认为,一颗D色、VVS1级钻石和一颗G色、SI2级钻石的生产成本是一样的,因此,定价也应该一致。这便是戴比尔斯定价每克拉800美元的理由。
此外,随着供应增加,将培育与天然的价格挂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前者价格下降。根据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GJEPC)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已然发现培育钻石带来的巨大商机。
2021年,印度培育钻石抛光产品净出口额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1.1亿美元,在2022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这一势头,同比增长77%,达到3.627亿美元。在此趋势下,该组织呼吁政府对培育钻石行业进行投资,既要利用其增长潜力,又可弥补当前天然钻石供应的空缺。
随着去年培育钻石供应量增加,批发价格下降。5月,1-1.20克拉,D-H色,VVS-VS级的培育钻在Rapaport价格表上的平均折扣约为92%,而在2021年初约为86%(见图)。根据珠宝商Brilliant Earth的价格,零售商在相同尺寸和质量的类别中继续看到约47%的利润率。
5. 市场营销
稳固的利润率表明,珠宝商正在将培育钻石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品销售。坊间报道证实了这一理论,包括时尚珠宝和婚嫁珠宝。然而,近年来,关于培育和天然的争议在逐渐减少。
培育公司认识到,如果他们想生产一个负责任的产品,他们需要满足天然行业所期望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也许,就在FTC谴责培育钻石广告在天然钻石对环境的影响上进行虚假宣传时,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同时,天然行业也已经认识到,它有自己的优势,不需要对培育市场有所反应。这在DPA改名为NDC(天然钻石委员会)及其后续活动中得到了证明。
结果就是,这两个细分市场在2021年都度过了辉煌的一年。预测显示,培育市场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根据贝恩发布全球钻石报告,培育钻石在2020年产量达到600万至700万克拉。相比之下,根据金伯利进程的数据,2020年的天然毛坯产量为1.078亿克拉。
互为劲敌OR各自美丽
眼看培育钻石发展势头猛烈,更多的零售商等待着加入,试图在消费者教育还未普及时推销培育钻石。这也是该行业即将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随着培育钻石在发展早期阶段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天然钻石的关系会是竞争还是共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给和它与价格的关系。随着技术进步,培育钻石产量增加;供给增加,价格自然会受到影响。
撇开定义,这两种产品确实有着不同的价值主张。培育钻石不会像天然钻石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值,相反的是,它们会失去价值,因为它们可以无限量地生产。零售商始终要将这一点对消费者坦白。
Rapaport集团主席Martin Rapaport在2019年曾表示:“商家在没有传达培育钻无法保值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大肆销售,会威胁到天然钻石行业的完整性。一旦被误导的消费者发现保值问题,他们很可能对任何钻石都失去兴趣。”
这种局面是两个行业都不想看到的。在快速占领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培育钻石商有能力且有必要为两个市场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透明地披露培育钻石的质量和价值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有利于两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编译自:Rapaport;作者:Avi Kraw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