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仁
2021.06.02,杨德仁院士在第十五届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院士看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未来”论坛上回答主持人施正荣院士的提问。
Q
在双碳目标下,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的看法。
A
从我的角度来讲,有两个信念。第一个信念,是新能源一定是今后我们这个世纪逐渐成长为主要能源。因此,电网一定是需要做一定的改变的,这是第二个信念。这个改变不是说新能源改变,以适应电网,而是要电网改变,要适应新能源的发展。
另外,还有两个重大的课题,一个就是,在我们国家目前新能源主要还是在西部的资源比较好一些。当然在南方的水电也还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西电东送的能力和降低一些成本,是我们的电网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第二个重大的课题,我们随着户用电站的逐渐增加,对电网的影响以及对电网的补充作用,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针对这两个课题,国家的相关专家已经开始做很多的工作。考虑到我们30年、50年以后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发展,这一块电网的改造,电网的业态或者电网的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更新,特别对于我们相关的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今后电网的改造问题,我们的研究需要走在产业的更早的前一步,甚至前两步到三步。
Q
对现在硅材料涨价情况的看法,以及从技术上讲硅片是不是越做越大为好呢?
A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个大家最近比较关心的,多晶硅涨价这个问题。当然涨价的问题有很多商业的因素在里面,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其实多晶硅的成本并没有增加,而且多晶硅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我想多晶硅的涨价,是短时间的。你到明年以后,它的价格肯定会下降了。从技术上来讲,太阳能光伏的一个特点,就是成本在不断地降低。
我们可以看到多晶硅在2004年我们刚开始发展多晶硅的时候,那时候建1000吨的生产线大概需要10亿到15亿的投资。现在呢?我们1000吨的,低于一个亿的投资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我们建一条线只是1000吨,后来到2000吨一条线,5000吨一条线,最近新特能源在内蒙古建,说一条线是10万吨。大家的概念可能不是特别清楚,2020年全世界消耗的多晶硅大概50万吨,10万吨一条线就是全世界产量的1/5,这样的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就是成本的降低。所以成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6美金以下,是没有问题的。而现在我们卖到了28美金,那完全是短时间的,短暂的一轮。我想随着最近产能的扩张,到明年这个价格肯定会下来。这是一个问题,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硅单晶它的尺寸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我们有一些讨论,是182好还是210好呢?业界有不同的一些看法。我想还是一个我个人的观点,太阳能光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低成本,哪个成本低的,哪个就能在市场上站住。
从现实的角度上讲,你假如用182,我可以生产线上很多设备,可以兼容,这样我投资就比较小,可以大批量166的生产线直接转化成182。从今后来讲,210也有一定的优势。之前我们担心210单晶直径是12英寸,12英寸是能够长得跟8英寸一样长,假如说长短了,它的成本就上升了。最近我们国家连成(音)他们企业长出来的,最长的12英寸的硅晶体已经达到5米3,也超过以前8英寸的4米3的记录。也就是说12英寸我们长到5米3都没问题,因此210从成本上,从企业反馈上来讲,假如说技术成熟,它的成本是要更低一点,当然你作为新线的投资,你的相对成本就大。假如说你有一批现成的166的产线,可能182更现实,更合算。假如你要重新投资,可能考虑210对将来更好一点。
无论怎么讲,包括我们把它做成210,然后把它切成小片,再把它拼装,目的一个就是降低成本。我想这也是我们光伏产业,学术界和产业界一个一直会不变追求的一个目标。
有人在说,杨老师,现在硅材料涨价涨得这么厉害,你是怎么看?我就说说明我们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景很好,我们还有那么多利润可以被压缩,我们还有那么多人能在这行业赚那么多钱,说明这行业大有作为。
▲▲▲
杨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国家重点硅材料实验室主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