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君锋半跪在冰冷的钢轨上,借助手电筒灯光检查打磨过后轨面的光带。
“六号位有!挂挡!转速1600转!左右钢轨磨头已激活!”
“八号位有!输入模式61,摆角度!”
12月9日子夜时分,沪宁城际铁路苏州段线路上灯火通明,钢轨打磨车发出阵阵的轰鸣声,划破深夜的寂静。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钢轨“整形师”吕君锋,一边细心听着报话机里从现场发回的声音,一边密切观察着操作屏上打磨设备的运转情况。
隆冬时节, 夜晚寒风刺骨,苏州郊外的铁道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身着橘黄色防护服,头戴安全帽,手拿手电筒和列检锤的“整形师”各就各位,俯下身子,或蹲、或弯在冰冷的钢轨上进行养护作业,检查几何尺寸和结构。
“今晚,我们工班负责的是沪宁城际铁路上行线93公里+800米至85公里处的钢轨修复性打磨作业。” 38岁的工长吕君锋说,夜间阵阵寒风刮过,他的手指头被冻得有些不灵活了。
沪宁城际铁路是长三角最为繁忙的运输线之一。春运即将来临,列车开行密度加大,车次增多,钢轨频繁承受运行车辆所产生的交变轮间作用力,就可能发生磨耗、裂纹等受损情况,影响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安全平稳性。此时,就需要工人师傅们通过钢轨打磨作业来修正轨道波浪状磨损、轮轨擦伤,使其恢复到轮轨接触合理的状态,以保证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稳定。
“打磨精度要求十分苛刻,必须保证轮廓误差小于0.2毫米,相当于两张A4纸的厚度,这样高铁运行才能更加平稳安全。”38岁的工长吕君锋津津乐道,网络上热传的“高铁运行硬币不倒”的视频,这其中就有我们打磨“整形师”的一份功劳和汗水。
吕君锋是这群“整形师”中的“领头羊”。凌晨一点,第一遍打磨作业完成。在灯光的照耀下,他从打磨车上下来,口中呼出一团团的“白气”。他借助手电筒的光线,俯下身子,半跪在冰冷的钢轨上,仔细检查着打磨过后的轨面。
“这处打磨过的光带有点弯曲,不够均匀,必须马上查明原因。” 突然,吕君锋用冻得僵硬的手,指向钢轨一处,向在一旁的作业人员说。
“高铁打磨作业决不能有一丝差错!”谈起铁路钢轨养护作业,吕君锋的话语铿锵有力:“打磨后产生弯曲的光带区域,在长时间列车荷载下,容易产生波浪形磨损,轻则影响列车运行平稳,重则导致钢轨扣件断裂,严重危害行车安全!”
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吕君锋很快找到了“病因”:“由于现在天气气温较低,液压油黏度增大,打磨电机控制油缸下压动作缓慢,力度不均,导致打磨砂轮与轨面贴合不紧密,砂轮在高速旋转时产生高频晃动,造成光带弯曲、不均匀的现象。”
在确定问题后,吕君锋立即指挥操作手改变打磨方式,对该区段进行重新打磨,确保不留隐患。
凌晨3时许,打磨作业圆满结束。原本黄色的打磨车,粘了厚厚的铁灰,职工们身上也多了块块黑色的污渍。“打磨作业时,高速旋转的打磨砂轮与钢轨之间剧烈摩擦,产生的铁屑粉尘四处飞扬,职工们作业时必须戴上厚厚的防尘口罩,避免吸入铁灰。”吕君锋解释说。
“如何提高打磨作业效率和质量?”在长期的实践中,吕君锋带领团队摸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常见钢轨病害打磨方法。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为确保高速铁路线路的打磨质量,吕君锋努力研究高速铁路轮轨接触工艺,研究新的打磨模式。在他的主导下,打磨团队创造出日进度作业76公里的记录,并保持至今。他出色的完成沪杭、沪宁、京沪高铁等多条高铁钢轨预打磨任务,大大提升动车组运行品质,为中国高铁线创造出486.1公里/小时试验速度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