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晶拓国际钻石有限公司工人在对钻石进行设计和打磨
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钻石生产车间
40年前,郑州三磨所工程师冯金章做梦也许都没想到,自己回到老家柘城创办的邵园金刚石厂会有如此辉煌的今天。
作为国有企业,邵园金刚石厂昙花一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实现改制,该厂的技术人员纷纷注册成立自己的企业,家庭生产作坊在邵园乡、岗王乡遍地开花。
从邵园金刚石厂这个“母体”裂变出来的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都是“同根”兄弟,他们经历了分家别业,然后到“一园(区)多家”的曲折发展历程。
2006年至今,从工业园到产业集聚区、高新区,柘城金刚石产业“居住”面积从6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力量、厚德、惠丰等“钻石兄弟”逐步在业界崭露头角。
2018年,柘城年产金刚石微粉52亿克拉、金刚石单晶25亿克拉,均占全国70%以上的产销量。
“母体裂变”
也许有人不这么认为,但是,在柘城深入调研的3天里,记者有一个日渐成熟并且坚定的想法:柘城如今的金刚石产业,就是从邵园金刚石厂这个“母体”裂变出来的。
由一变十,由十变百,由国企到私营,由农村到城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一路“开枝散叶”,“金刚石家族”不断壮大。
不得不说,冯金章在产业发展上是有先见之明的,对国内外市场之洞见先人不止一步——
在1979年第四期《人造金刚石与砂轮》杂志中,冯金章与人合著的《研制拉丝模用人造金刚石聚晶》一文中提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粗、细、软、硬金属丝的用量会越来越大,对金属丝的质量要求亦愈来愈高,因此,拉丝模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更加重要。
人造金刚石是拉丝模的主要原材料。基于对产业的明确判断,冯金章才从省会城市回乡创业,这在当时人人梦想进城吃“商品粮”的时代,不啻于石破天惊之举。
在邵园金刚石厂,冯金章任厂长兼工程师,合成了柘城县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培养了赵三友、李建忠、张志立、王占西等一批技术人才,为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邵园金刚石厂仅仅存活四五年便无奈转企改制。其后,该厂掌握金刚石微粉加工技术的赵三友、王占西等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生产。
随后的几年,这种家庭式作坊在邵园乡、岗王乡遍地开花。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较早、较好的几家,在原来家庭式作坊基础上,建立了该县首批生产金刚石制品企业。
到2005年,该县从事金刚石微粉及制品加工生产的企业达到50家,生产金刚石微粉20亿克拉,成为全国金刚石微粉加工生产基地。
2006年,柘城创建占地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新源超硬材料、中原超硬磨料磨具、鸿祥超硬材料等10多家公司入驻。柘城金刚石产业规模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新生力量
年产金刚石单晶15亿克拉,高品级大颗粒金刚石200万克拉,金刚石白钻100万克拉,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如今的力量钻石,无疑是柘城高新区的新生中坚力量。
力量钻石“掌门人”,是1980年出生的邵增明。在其父邵大勇创办的家庭作坊的基础上,邵增明从业务员做起,一步步将力量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必然历经艰辛。
邵增明清晰地记得,当时由于企业体量小,往往被人“卡脖子”:原材料说涨就涨,从不给你打招呼;产品说降价就降价,有时候,货送到才知道降价了。每忆起此,邵增明总是感慨万千。
一次次辛酸经历,让邵增明更加坚定了做行业龙头的梦想。“把产业的话语权拿到手里!这是当时和邵增明同时代的一批年轻创业者的共同心声。”柘城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徐什亚说。
拿到话语权,就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延长、完善产业链。当然,柘城县委、县政府早就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2009年4月,柘城工业园区纳入了河南省180家产业集聚区序列。以此为分水岭,柘城金刚石产业由单一走向多元。
徐什亚介绍,2009年之前,柘城以加工金刚石微粉为主,没有专业从事金刚石生产的企业。此后,柘城本着延长金刚石产业链条之目的,出台多项优惠措施,鼓励入驻企业差异化发展。
当年,集金刚石生产、金刚石精品萃取、金刚石制品生产等为一体的产业集团——力量钻石第一个入驻产业集聚区。
紧随其后,以专注于高品级金刚石微粉生产的惠丰钻石,以中高端微粉、高品级工业金刚石生产为主导的厚德钻石,以系列金刚石砂轮制品生产为主导的新源超硬材料,还有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合成首饰钻石加工的晶拓钻石等公司纷纷入驻。
2012年,柘城县年产金刚石微粉突破45亿克拉,并形成了原辅材料(碳棒)——人造金刚石——金刚石微粉加工——金刚石制品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金刚石行业集群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善的加工基地。
同年,柘城被授予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
2013年,柘城县被科技部授予“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其利断金
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到柘城高新区,那么这几件“稀罕物”你肯定没见过——
明晃晃,亮堂堂,高铁轨道专用金刚石磨轮。“一只能磨制抛光2000米长的高铁轨道,能卖10万多元。”力量钻石生产经理刘杰介绍说。
金灿灿,细如面,50纳米级微粉。“这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质量最好的产品,主打国际市场。”惠丰钻石负责人介绍说。
最大的砂轮,直径1.2米,最小的,可磨1毫米手机壳,能够完全克服手机壳影响5G信号传输的世界级难题。“我们的技术含量国际领先。”新源超硬总工苏彦宾介绍说。
电脑画图,激光切割,拿着放大镜磨钻石。“我们的首饰用钻石,业务范围遍及印度、美国等20余个国家。”晶拓钻石车间负责人韦翠丽介绍说。
这些,都是金刚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结果,更是产业发展“升级版”,也是其新增的核心竞争力。
“金刚石产业的竞争其实很有趣。”徐什亚笑着举例说,“在德国开金刚石产业大会,柘城县去了20多家,在国内开,参会的一半以上都是柘城企业,所以,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大多都是柘城企业在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整体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在于“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可喜的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为规避同业竞争,差异化发展越来越明显。
“力量”虽然年轻,但是绝对的“少壮派”。2018年,力量已经稳坐仅次于主板上市企业中南钻石、黄河旋风、豫金刚石的全国第四把交椅,位列待上市企业第一位。邵增明说,企业上市后,会更加专注于一业,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别的“兄弟”。
惠丰把更多精力用于研发高品级微粉,市场精细度越来越明显。
形成向心力,更需要壮大硬实力。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取决于规模实力。
2019年年初,在中国共产党柘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梁辉提出,柘城要按照“一联二融三上四化”的发展思路,强力打造超硬材料200亿级产业集群。
柘城的底气在于,本土企业不断壮大,外来企业不容小觑。2017年,郑州华晶金刚石(股票简称“豫金刚石”)计划投资47亿元,在柘城打造全球标杆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
走进华晶钻石,300余台压机平行排列,规模宏大。“投资12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安装完毕。二期已经开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1亿元,利税10.3亿元。”华晶钻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