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8年年初,中美贸易战开打;年中,海关总署关闭了海关统计资讯网,不再提供邮箱和数据服务;年底,想拿到中国石材进出口数据变的很困难了。好在海关对媒体网开一面,经大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石材出口65.2亿美元,2925万吨;进口26.69亿美元,1460万吨;与上年相比都略有小幅下降——中国石材贸易在最大的出口国市场美国市场呈明显下降,但是美国市场仍然是最大的市场。展望2019年,中国石材贸易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理性调整和产品产业升级。
正如笔者去年在第18届厦门国际石材展上所列举的国际形势一样,2017年那些影响中国石材进出口的因素依然存在,并且在201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多了更加搅局的美国市场,搅的我国石材出口增长更加艰难。总结起来,这些因素依然是:中东战火历经数年且大有胶着之势;东欧乌克兰危机仍没有解决的时间表;欧盟恐怖袭击和难民潮的阴影驱之不散;法国“黄背心”运动与总工会结合且已经政治化;德国因难民潮未来财政将连续出现财政赤字;英国脱欧“拉锯战”毫无结果;北约再东扩挤压俄罗斯;日本经济增长举步乏力;韩国经济增长艰难;金砖五国中的四国内部都问题重重……而惟独中国经济GDP年度增长达到了令人满意的6.6%等等,与中国石材贸易紧密相关的国际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石材出口,这些都使得中国石材出口仍然是持续低迷和不确定的。
而进口方面,除维持之前中国大量进口荒料外,进口国的顺序和种类仍然没有大的改变,依次是大理石荒料进口第一位的仍是土耳其,其后的仍然为意大利、埃及、葡萄牙、西班牙、伊朗、法国、希腊等;花岗石荒料进口第一大国位置仍然牢牢掌握在印度手里,无可憾动,其后仍为巴西、巴基斯坦等一些奇异品种的国家。所不同的是除每年土耳其、印度两大国稳居大理石、花岗石第一座次外,其他国别和数量每一年都会有一些顺序前后的变化,但是,也总是在那么几个国家之间变动。
2018年中国石材进出口合计大数据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因中美贸易战的几起几伏,而世界大的石材格局未曾改变的形势下。年底,最终反馈到中国石材业贸易结果是:全年出口65.2亿美元,2925万吨;进口26.69亿美元,1460万吨;进出口金额合计91.89亿美元,重量合计4385万吨。合计数据同上一年相比均下降了-4.35%,-10.66%,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也可以认为:在经历了2018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石材贸易仍能完成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表1是从2000~2018年中国石材进口和出口汇总表。从表1中不难看出,2014-2015年是中国石材贸易量值的最高峰值,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大关后,从2016年开始下滑,到2018年就一直徘徊在90亿之上,再也未能突破100亿美元。而世界石材的贸易量这几年未曾减少,还有小幅增加。
2018年中国石材出口数据及国别
从出口数据上看,2018年全年出口65.2亿美元,2925万吨,比上一年68.14亿美元,3433万吨,分别下降了-4.3%,-14.80%;出口总金额下降了2.94亿美元,出口重量减少了508万吨。而其中出口美国市场的人造石产品一项就下降了的1.7亿美元之多,而出口美国的天然石材也下降了1.2亿元之多,两项合计,美国石材市场共减少了2.9亿美元,恰恰是占了中国2018年全年出口全部下降的2.9亿美元的总额,也就是说2018年中国石材出口的降幅主要是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成为拉动中国2018年出口下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由此,不难看出,2018年中美贸易战和人造石出口反倾销确确实实波及到了中国石材行业。相比较看,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还是相对稳定的。尽管美国市场下滑,但中国石材出口的前三个大国仍然是美国、韩国和日本市场。
2018年中国出口天然石材(不含人造合成石)第一大国仍然是韩国,12.33亿美元(比2017年有18.79%的增长,2017年是241万吨,10.38亿美元);第二大国还是美国,达到6.96亿美元,增长了14%(也比2017年有增长,2017年65.6万吨,6.1亿美元);第三名仍然还是日本,4.33亿美元,略有3.56%的小幅下降(比2017年略有下降,2017年54.6万吨,4.49亿美元)。即使这样,这三个国家还是占据了中国天然石材出口的40%还要多。中国石材界称上述三个国家为出口的第一方阵。如果加上人造石,这三个国家几乎占了中国出口近48%的样子。
而出口越南、印度、德国、阿联酋、荷兰、英国、比利时、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波兰、法国、俄罗斯等。也都在几千万至2-3亿美元之间。这些国家的座次有时因一个大的工程就可能往前排,他们之间的排序其时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它们都属于第二方阵。
而中国人造石出口这些年可以说异军突起,现在大约占到中国每年全部石材出口的10%以上,将来这一比例可能还要上升。最终达到与天然石材的比例为4﹕1的程度,也就是80%是天然石材,20%是人造石材。但石材人都清楚,人造石永远也代替不了天然石,也超不过天然石材的国际贸易。这是因为天然石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独特的品种性、材料的稀缺性,而人造石是没有这些惟一性的,是可以异地生产同一品种并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中、高档天然石材在国际贸易中还是独步天下的宠儿。
(1)美国市场。2018年如果天然石材加上人造石为近12.5亿美元(2018年进口了5.4亿美元人造石和6.98亿天然石),2018年美国进口中国的总值已经超过了韩国。但由于2018年美国发起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和人造石反倾销的双重阻碍,致使美国进口石材降幅较大,2017年美国进口人造石为7.1亿美元,而2018年就直接减少了1.7亿美元,仅为5.4亿美元;而天然石也直接在2017年的基础直接减少了1.2亿美元。如果2018年没有美国的贸易战和人造石反倾销,2018年美国市场很可能达到创历史的15亿美元。也会使人造石占中国全年石材出口比重有可能上升到15%%。且这一比重有可能还会逐年提高。
随着中美贸易战结束,美国市场将会有一个天然石与人造石进口量值明显的反弹过程。我们从2018年人造石出口数据可以看出,当年中国出口9.8亿美元的人造石,有5.39亿美元到了美国,占到55%左右。所以说,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追求新品的国家。希望中国人造石企业多多关注美国市场、研究美国市场。在反倾销之外找到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2)韩国市场。历来韩国是喜爱纯天然石材的,2018年进口天然石材12.35亿美元,排在中国天然石材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但韩国人造石前几年几乎从不在中国进口。当然,韩国自身也生产一些人造石,并且还很高端,都是在一些家具、车辆等上的用材,并不多用于建筑装饰上。但去年,韩国也有了一些从中国进口的人造石,大约有0.39亿美元,4.8万吨。但与美国的相比还是很少的。应当说韩国的总体容量不大,也不会有太大增长,当然也不会有太大的下滑。笔者认为“持续维持”观点比较符合韩国进口中国石材的现状。这主要是因为韩国与中国石材贸易符合地域近、价格优、品种全、质量优的特点,致使韩国选购石材应当首选中国的原因。韩国石材进口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毫不犹豫地在中国采购石材。
(3)日本市场。2018年进口中国石材与上一年大致持平,4.49亿美元天然石。这里还是老生常谈,日本市场与韩国有些近似,就是因为地域近、价格优、品种全、质量优的因素,使日本选购石材也首当其冲地选择中国的原故。日本进口中国石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毫不犹豫地在中国采购。日本也是崇尚天然石材的国家,但近年来人造石也开始应用在公共场所,但是量不多,去年从中国也仅进口了500多吨,90万美元。早先,日本墓碑石大量从中国进口,随着日本国内年青人的观念改变,日本经济的持续低弥,出口日本的墓碑石产品呈逐年下降趋势。所以,日本市场不是一个高增长的市场,只能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
(4)而越南、印度、德国、阿联酋、荷兰、英国、比利时、波兰、法国、俄罗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市场,在几千万至上亿美元之间不等。这些国家的座次有时因一个大的工程就可能往前排,其排序没有多大意义。但它们都属于中国出口的第二方阵。
此外,其他国家我们称之为第三方阵。他们不是我们开发的重点国家,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很低,这里不再赘述。
2018年中国石材进口数据及国别
从进口看,2018年中国共进口了26.69亿美元,1460万吨,也比上一年的27.92亿美元,1465万吨分别下降-4.4%和-0.34%。金额下降了1.23亿美元,而重量下降了5万吨,属于下降微弱,但说明平均单位荒料进口价有所降低。而总值下降的1.23亿美元,主要是从土耳其进口的荒料下降了1.85亿美元所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而我国2017年从土耳其进口9.5亿美元看,下滑到2018年7.65亿美元,土耳其市场直接减少了1.85亿美元,约60万吨左右,中国从土耳其进口石材正经受着品种老化、颜色失宠的严重危机。而从印度进口花岗石则是稳定的,在2017年达到6.77亿美元,438万吨的高峰,2018年仍维持在6.75亿美元,436万吨的高峰。巴西在2017年1.28亿花岗石的基础上再增0.35亿美元,达到1.63亿美元。中国在2018年进口石材上,有的国家少了,而有的国家增多了,这一少一多使得2018年总值降低了1.23亿美元。而重量几乎没有变化。
(1)大理石进口第一的土耳其市场。2018年中国从土耳其进口了7.65亿美元,390万吨,而2017年从土耳其进口9.55亿美元,430万吨。下降了1.9亿美元,40万吨,中国从土耳其进口石材正经受着严重的品种老化、花色落伍的危机。这种大幅度的下滑主要体现在品种上,过去一直走俏中国的黄色系列正在被灰色(含条状)、白色系列的增长所代替,以致原来黄色一家独大的局面,被现在米黄、灰色(含条状)、白色系列三驾马车齐驱的阵势所代替,也使得一些其他国家的白色、灰色系列大增,从而挤占了土耳其的黄色系列产品的增长空间。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经过2017年中国大量抢购土耳其黄色系列产品后,库存的释放,旧品种甩卖等,也使得2018年对土耳其的采购量缩小。
那么土耳其市场未来的走势将是怎样的?笔者综合业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归纳入如下:短期土耳其大理石仍是中国采买的最主要的对象,而且数量、金额都会是最大的,大理石第一位置是无法憾动的。但随着中国装修时尚的多样性,单一米黄大理石不会持续上升,只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消费数量。而且,随着中国采购商的理性增强,风抢大理石的局面可能今后再也不会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市场上的以销定产、以销定购。土耳其卖方也要适应中国形势的变化,向中国提供更高质量的、更优质服务的、更便捷运输的等互利互惠贸易,才能使中国市场稳定。
(2)花岗石进口第一的印度市场。印度多年来占据着花岗石向中国出口第一的位置,目前看还没有看出那个国家可以憾动印度花岗石资源出口。2018年印度向中国出口了6.75亿美元,436万吨。中国在印度花岗石采购不是风抢,而是印度的品种深深地吸引了中国消费者。比如“黑金砂”、“英国棕”等,都是公共装修和家庭装饰的常用品种,而且多年来经久不衰。印度旋丽多彩的花岗石恰恰弥补了中国灰白色花岗石居多,而鲜艳品种少的缺陷,造成了长久不衰的印度与中国石材贸易的顺差。
印度花岗石会在很长时期内统治着中国稀缺品种,但再高速增长恐怕也不现实。长久地维持年消耗6亿美元,400万吨比较客观。
(3)大理石进口的另外一些国家——意大利、埃及、葡萄牙、西班牙、伊朗、法国、希腊等国。这些国家的大理石加起来也抵不过土耳其一国的数量。所以,这些进口国家的大理石主要是品种上的需求。
(4)花岗石进口的另外一些国家——巴西、芬兰、南非、安哥拉、巴基斯坦及西班牙的砂岩。这些国家的花岗石加起来也抵不过印度一国的数量。所以,进口这些国家的花岗石也主要是品种上的需求。相关数据可参考2018年进出口表,不再赘述。
总结中国石材进出口大数据并分析
依据多年进出口数据,笔者试着将这些数据归纳形成观点,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1)中国将长期致力于进口世界石材荒料,每年至少会在1000万吨,400万立方米以上。虽然目前中国进口石材有所缩小,但中国石材品种先天不足,即储量多、品种单一,即使有一些好品种,但量少且不稳定。促使中国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尤其是中、高端品种。目前中国每年大约需要折合成标准2公分厚板材约1.2-1.5亿m2。而且进口的大理石多于花岗石,两类的比例是7︰3。
(2)中国石材业进口仍将以荒料为主,这是由于中国石材生产结构所决定的——即强大的加工能力和广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其进口目的地长期为——环地中海的大理石圈;环阿拉伯湾—孟加拉湾的花岗石圈和大理石圈;环西太平洋的花岗石圈;以及一些零星特色品种的“点”(国)。
(3)大理石荒料进口国排序:土耳其(第一位置)、意大利、埃及、希腊、伊朗、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紧随其后,但永远也超不过土耳其;而进口印度花岗石会长期保持在第一的位置,其余的依次为巴西、南非等国。其他国想也别想超过印度。
(4)中国应积极抓住买方市场的主动权,在价格上谋得积极的优惠和主导。由于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天然石荒料进口国,加之世界经济的低弥,石材荒料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房市场转移。从2018年中国进口石材数据上看出,与2017年相比进口金额下降,而重量未变,就可以说明进口平均单价在下降。中国要充分利用这种契机,充分的议价,争取为中国石材业争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5)美国石材进口市场的反弹是早晚和预料之中的事。随着中美贸易协议的即将签署,我们看到出口最大的美国市场阻碍因素正在解除,美国市场将有一个正常的反弹。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通过2018年中美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在国际贸易上也要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要深刻地、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减量、增值,向高端产品发展。而进口在仍然维持荒料优先的前提下,走出国门,到国外设厂,将制成品运往国内外,或者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中国的名义买世界的、卖世界的石材。
(6)世界石材的加工中心有向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环保要求更为宽松的国家转移的迹象。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据称,2018年印度金刚石工具就比前几年成倍增长。众所周知,金刚石工具是石材生产的重要工具,其中的两个重要消耗指标:金刚石、工具基体用量基本上能反应出石材生产的状况。印度抓紧国际上金刚石产量高、价格低的契机,石材工业快速发展。据悉,印度2018年石材出口可能已经突破30亿美元。而众所周知的我们邻国越南,正处于人口红利的最佳时期,即人均工资1000-1500人民币/每个劳动力。且有沿海开放的优势,石材工业也快速发展。据统计,2018年越南仅对美国就出口了1000亿美元以上,相比中国14亿人口来说,这也是很高的数值了。所以说,未来中国石材出口优势正在丧失,走产业升级、产品升级;转基地、转方式,都将是破在眉睫的,不能掉以轻心。一些敏感的企业已经在考虑,如以加工进口石材为主的企业,以出口石材为主的企业都在考虑重新定位问题。
(7)中国石材基地或产业园区的集中效应更为明显。在持续了多年的石材产业园区建设与石材市场升级之后,中国的石材基地或产业园区的集中度更加明显,而体现出的功能、效益也将集中展出。而在本轮产业升级中淘汰的区域和企业也将逐渐退出石材业。
(8)中国新一轮环保风暴将持续影响中国石材企业生产与布局。环境压力迫使中国石材生产成本、出口成本大幅提高,荒料、成品、甚至砂石都明显涨价。石材业的成本上升传导到下游开始显现。
(9)中国人造合成石产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将影响部分天然石产品的出口;矿山、工厂内用于人造石生产的天然石材碎料涨价明显。
(10)中国内地以石材为主要产品的展览、经贸活动数量、规模将大幅度减少。全国性的石材展除厦门国际石材展外,其余的展览也多以地方特色为主,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国际展的意义。未来中国每年只需要一个大型的国际展,而其余的地方石材展将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主,不再大打国际贸易品牌。
参考文献
1.2018年中国石材进出口统计,海关总署,2019
2.2017年中国石材进出口统计,海关总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