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财政部召开2018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6.2%,比年初预算目标超收175亿元。在2018年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有什么影响,2018年财政收入运行有哪些特点? 财政部国库司副巡视员李大伟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上述问题时表示,全国财政收入能够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财政增收奠定了税源基础。
李大伟表示,2018年,财政收入运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全国财政收入运行符合预期,完成年初预算目标。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6.2%,比年初预算目标(6.1%)高0.1个百分点,超收175亿元。其中,中央收入同比增长5.3%,比年初预算目标(5.2%)高0.1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同比增长7%,与年初预算目标(7%)持平。2018年,在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能够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财政增收奠定了税源基础。反映在税种上,全年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9.1%、10%、15.9%,分别拉高全国财政收入增幅3个、1.9个、1.1个百分点,合计对全国财政增收的贡献率达到95.8%。此外,全年PPI同比上涨3.5%,也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增长。
第二、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实,政策实施后相关收入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包括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增值税税率,退还部分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扩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出台新的支持研发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降费等,有效降低了企业税费成本和居民个人负担。受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全国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7%。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0.1%、13%,三、四季度相继回落至2.2%、0.5%;关税一季度增长6.3%,二、三、四季度分别下降6.4%、2.1%、17%;个人所得税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20.7%、19.9%、23%,四季度转为下降2.7%。非税收入前三季度均为同比下降,第四季度开始由降转升,主要受部分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上缴利润收入同比增加等因素带动。
第三、工业制造业税收增速同比放缓,服务业税收增速同比略增。2018年,全国税收收入中,第二产业税收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放缓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税收、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6.3%、5.7%,增速比上年分别放缓9.6个、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一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44.2%、36.1%、48.7%,主要受原油、冶金等相关工业品价格走高等带动;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7.3%、16.4%,主要受前期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交易仍较活跃等影响;三是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2%、15.4%、10.9%、15.9%,主要是居民消费升级等带动相关行业景气度提高;四是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仅有小幅增长或下降,主要受减税政策影响,同时也与能源原材料等成本高企、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等有关。
第四、区域间收入增速总体保持平稳协调,西部地区增速有所提高。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6.8%、8%、7%、6%,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反映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比上年略有放缓,西部地区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31个地区中,西藏、山西、浙江、陕西、海南、青海、河南7个地区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等23个地区为个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