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近期备受国际市场投资者瞩目的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正式落地。美联储发布利率声明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委员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75%-2%区间,符合市场预期,这也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七次加息。
本次联储会议声明删除了今年5月决议声明中关于“联邦基金利率仍将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利率在当前低位”的表述,对于加息,用“进一步逐步上调”替代了“调整”。关于通胀预期,声明表示,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几乎未变”,删除了5月声明中“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处低位”一句。
声明称,经济面临的短期风险大致均衡,就业市场持续收紧;美国经济活动稳步上升,而此前认为增速温和。预计2018年还将加息2次,2019年料将加息3次;未来进一步渐进式地加息,将与中期内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强劲、以及通胀接近2%保持一致。
今天凌晨的美联储中值预测显示,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料为2.375%(3月份预计为2.125%),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年内加息预期上调至四次。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提高20个基点。
声明发布后,市场也同步调升了美联储12月加息的概率。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年内加息四次的概率由决议发布前的不到40%提升至52.4%,不过对半的可能性表明,市场仍旧对美联储年内是否会提升加息速度持一定怀疑态度。分析师认为,这是因为地缘政治和贸易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美联储声明全文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5月会议后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继续增强,经济活动一直在以稳健的步幅增长。平均来看,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下滑。近期数据显示,家庭支出增长已经加快,企业固定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同上年同期相比的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已向2%靠拢。总体来看,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变动不大。
委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委员会预计,进一步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符合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就业市场状况强劲以及通胀中期内接近委员会2%对称目标的情况。经济前景风险看来大致均衡。
鉴于已实现的和预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胀情况,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75-2%。货币政策立场保持宽松,因此会支持就业市场状况保持强劲,并带动通胀持续向2%回升。
在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时机和规模时,委员会将评估与就业最大化以及2%对称通胀目标相关的已实现和预期的经济状况。评估将考量广泛的信息,包括就业市场状况指标、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以及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情势发展的数据。
投票赞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的FOMC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副主席杜德利、里奇蒙联储主席巴尔金、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理事布雷纳德、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金融监管副主席夸尔斯和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布会要点
在6月政策声明发布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召开了任内第二次新闻发布会。相较于鹰派的政策声明,鲍威尔的讲话相对较中性,强调经济非常好的同时,也表示美联储将非常谨慎,确保政策收紧步伐不会过快,并重申加息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带来损害,如果经济反应不好,完全可以及时扭转加息路径。
明年起每次会议都都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鲍威尔宣布,从明年一月起,每次会议都都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也会持续更新季度经济预期。市场对此已有预期,并将此解读为鹰派信号,因新闻发布会次数增多意味着加息空间将进一步增大。
但鲍威尔表示,市场不应过于解读记者会次数将翻倍,不会暗示任何的加息次数或者时间点更改,只是想更好地与市场沟通。
经济状况非常好: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状况非常好,财政政策正在提振经济,薪资增速在逐渐上扬,将逐渐升至2%-3%,失业率为3.8%,并且仍在下行,整体增长前景仍然积极,讨论3%的潜在经济增速并非痴人说梦。
通胀处于2%目标附近,并不预计通胀将大涨:鲍威尔称,近期通胀数据振奋人心,通胀已经发展至接近通胀目标2%;通胀将区间震荡,油价可能会推高通胀,但油价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对通胀超过2%反应过度,通胀方面的胜利是达到2%目标并停留在该水平。美联储官员对两年后(2020年)的通胀预期是2.1%,仍距离2%的对称性通胀目标不远,美联储模型也没有显示通胀有可能大涨。
鲍威尔强调,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最重要,除了防止通胀过高,也要重点防范通胀低于2%,否则将减少可用政策空间。
预计进一步渐进加息,但将非常谨慎:鲍威尔表示,预计将进一步渐进加息,利率将会以“相对较快的水平”达到中性区间,当利率接近中性水准时,在货币政策声明中保留“宽松”措辞将不再恰当。美联储将保持开放的态度,继续观察经济数据,要根据接下来的数据来决定中性利率水平。
但鲍威尔同时强调,美联储将非常谨慎,确保政策收紧步伐不会过快。
金融风险仍可控:鲍威尔表示,金融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在密切关注非金融企业,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实际上非常高,并不认为家庭信贷增速过快。过去两个经济周期都不是因为通胀很高而告终,而是因金融不稳定性结束,所以需要特别警惕。
撤销前瞻指引:鲍威尔称,自从美联储启用前瞻指引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走强,现在是时候撤销前瞻指引了。
财政政策:鲍威尔称,整体而言,FOMC认为,财政政策将在未来三年实质性地支持需求,但财政政策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希望能看到税改带来更大的影响。
贸易争端: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不寻求在贸易政策中扮演角色,不会对特定的贸易行动置评;当前没有发现贸易政策对数据产生任何影响;贸易政策当前更多的只是一种风险,并未开始产生影响。
不担心收益率曲线倒挂: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程度创11年新高,当被问及是否担心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时,鲍威尔称,对此并不担心,联储官员谈论这个话题的目标是找到合适的政策以及修正对自然中性利率的理解,即不担心趋平甚至倒挂暗示的经济衰退风险。
周三,在美联储宣布加息决议之后,美股三大股指迅速下挫,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释放美国经济稳定向好的乐观预期后,美股短暂反弹。尾盘,美国三大股指快速跳水,最终收跌。
加息使美元一度跳涨,但鲍威尔讲话后又直线跳水,最终不涨反跌,短期波动剧烈。
美债价格急跌、收益率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升破3%,创约两周新高。
本次加息对国内资金面有何影响?
进入年中时点,国内的资金面走向很受关注。从历史上看,年中流动性供求矛盾往往比较突出,货币市场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最典型的例子当属2013年。2013年6月,银行间市场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R007最高涨至11.62%,创下历史极值。另外,2011年6月,R007最高涨至9.04%,是历史第三高值。有了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纪录,半年末流动性受到关注一点也不奇怪。
美联储今年3月首次加息影响刚过去,随之而来的本次议息会议又开始了。自上次美联储加息后,国内市场流动性小幅收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整体呈现净回笼资金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3月22日以来,央行通过逆回购、MLF和国库现金定存等操作,共实现净回笼资金2815亿。
1、逆回购
Wind数据显示,3月22日以来,央行共进行了52次逆回购操作,分别是7天、14天和28天,合计投放资金3.03万亿元;而同时间段到期的数量更多,合计达59次,回笼资金3.09万亿,净回笼资金600亿元。逆回购作为央行最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近3月份整体保持平稳,略微收紧。
如下图:
2、MLF
MLF操作均以1年期为主,可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虽然近3个月央行通过MLF操作数量不多,基本保持着每个月一次,但整体规模并不小。Wind数据显示,央行通过MLF操作合计投放9865亿元,而到期回笼了12580亿元,大幅净回笼2715亿元,收缩了市场流动性。如下表:
3、国库现金定存
国库现金定存,将国库现金余额存入商业银行。近3个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较少,仅有2500亿,到期2000亿,净投放500亿元。这也是3种操作工具中唯一一个实现了资金小幅净投放,补充了少许的流动性。
业内称,尽管市场对年中流动性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但对流动性预期的修复也不宜矫枉过正。近期央行通过“MLF扩大担保品范围+MLF超额续作”释放流动性,维持了中性偏宽松的态度。这种政策导向下,央行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意图未变,年中流动性出现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短期内降准预期虽落空,但央行维稳流动性的意图并未改变,结合跨季存单发行完成近七成、发行利率出现回落迹象来看,年中流动性整体料好于预期,资金面平稳跨季仍可期。
对国内市场又哪些影响?
业内人士称,这一次板上钉钉的美联储加息,可以说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加息25个基点一点也不奇怪,失去突然性,其利空影响已经提前被市场消化了一部分,因而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的冲击力直接降低。
1、人民币
摩根大通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到2018年年底为6.25。资本流动或将更加平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但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甚至有所升值,即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升值。这说明当前市场情绪较为平稳,不存在明显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近期一些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也将带动人民币资产需求增加,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总体看,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继续双向波动,保持基本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或小幅净流入。
2、股市
启汇金融首席分析师赵韬辉认为,股市方面随着去杠杆的深入及影子银行的排查,自身的抗风险性极弱,较容易受到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影响。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强化市国信证券认为,短期而言,美元加息对A股影响有限。市场窄幅震荡为主,投资者情绪的反复可能会加大市场波动幅度。因此,策略上需保持定力,不宜受市场乐观或者悲观所左右,当市场快速回调时,策略上则可转向积极,分批介入低估优质公司,维持半仓左右即可。场未来货币收紧预期,导致股市表现弱势。
中银国际表示,预计A股中期来看仍处于温和震荡、上涨的趋势之中;短期内,震荡仍是市场的主要特征。建议投资者采取市场中性的阿尔法策略。持有各类优质股票,包括少数可以明确证明自身投资价值的创新类、成长类股票和优秀的消费类股票,空沪深300指数,获取稳健的绝对投资收益。
中信建投认为,美联储加息对A股冲击不大,四大行业有机会。从市场整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将影响长端利率的上行,从而限制全球风险资产的估值高度。从A股市场来看,如果采用加强资本管制的方式维持稳定,那么A股市场受到的冲击较小。
从行业层面来看,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汇率存在上行压力,收入为美元的出口型行业和美元资产持有量较多的行业受益,反之则受损。电子、纺服、海外工程、国家化大型银行等行业存在机会。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A股依然按自身规律运行。来看看历次美联储加息前后A股走势:
3、楼市
加息之后,楼市利率继续上行。而对买房者来说肯定是不益的,尤其是边际买房者。
目前第三次加息是加息到2.00%-2.25%,如果再来第四次加息很有可能突破我们心理的那条利率红线了!
4、债市
中银国际表示,美联储的继续加息将进一步牵制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很可能跟随小幅加息。应该说,3.7-3.8%左右应该是央行目前比较认可的10年期国债YTM合理水平区间。另外,还需要考虑中美之间国债收益率差距这个因素。如果6月份美联储加息以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恢复到3%以上,那么中美之间的该利差将缩小到60BP左右。
华创债券表示,国内季末流动性缺口依然存在,跨季资金面仍不可掉以轻心;海外超级周来袭,货币政策收紧和地缘政治风险仍需高度关注。债市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没有缓和,建议机构控制杠杆和久期,谨慎操作。
国君固收认为,金融数据公布后,融资收缩的逻辑进一步强化,虽然周四债市依然面临美联储加息以及经济数据的考验,但这些因素对债市冲击非常有限。当下利率交易,大跌时候要买,大涨时候要卖;利空出来要买,利好出来要卖。
中国央行会不会跟着加息?
我国央行“加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指以逆回购、MLF等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
追溯央行最近的货币政策,自2016年以来,除了2017年6月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并未跟进以外,历次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后,央行都上调了以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为代表的政策利率予以跟进。从具体操作看,通过定向降准置换MLF或是最佳的政策选项。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加息与否需权衡考虑目前内外部因素。“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是外部因素,对我国央行会否加息有一定影响。但国内经济基本面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扩内需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内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面临的压力较大。”他进一步指出,央行可能会“加息”5BP并结合MLF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流动性投放,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加息”。
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表示,尽管中国央行仍有可能在公开市场小幅加息,但长期来看中国没必要跟随美联储加息,更没有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从绝对值来说,我国利率高于国外很多,CPI也不高,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海通证券姜超就“美联储加息”点评称,不排除中国公开市场跟随加息,但长期中美利率趋于脱钩。考虑到当前央行操作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仍有较大缺口,存在一定的扭曲,再加上美元升值会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压力,所以不排除中国央行仍会借此机会,象征性地在公开市场加息,但这对国内流动性的冲击非常有限。长期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随着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中美利率将会趋于脱钩。
(文章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