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走进大卖场,3M的产品随处可见:“居家生活”有净水器、菜瓜布、海绵、魔术托把;“个人保健”有痘痘贴、口罩、耳塞;“装饰收纳”有无痕挂钩、便利贴;“汽车专区&rdq
走进大卖场,3M的产品随处可见:“居家生活”有净水器、菜瓜布、海绵、魔术托把;“个人保健”有痘痘贴、口罩、耳塞;“装饰收纳”有无痕挂钩、便利贴;“汽车专区”有引擎清洁用品、隔热纸……,商品多元,横扫各年龄层。台湾明尼苏达矿业制造(3M)策略长王思婷笑着说道:“消费性产品只占我们的20%,还有80%大家都没注意到的。”举例来说,Under Armour的反光材质、Lexus的隔音板、7-11招牌上的膜都是3M制造的。
为什么3M的产品创造力这么强?王思婷归纳出3要点:第一,产品开发有SOP、第二,公司本身就是材料公司,员工能用的资源充足、第三,台湾人深具创业家精神,只要给予资源,就会主动创新。综上所述,才使3M每年营收有30%-40%来自新产品。
产品开发SOP,7步骤创造爆红产品
3M行销人员会亲自走访消费者家中,取得消费者洞察,并以此为核心发想新点子。然后再向设计师和制造商说明,讨论可行性,最后一关得经历7步骤,反覆检验产品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市场潜力,商品才会上市。
以2016年刚推出一个月就卖到缺货的空气清净机为例,其实早在2004年3M就将空气清净机引进台湾,但它在台湾的销售却存在天花板,市场渗透率在15%-20%,怎样打广告都无法突破。
后来,王思婷发现,台湾住家大多坪数不大,早就被各式家电塞满满,“家里根本摆不下啊!”另一方面,因应台湾潮湿的环境,与其买空气清净机,不如买除湿机。于是王思婷干脆把两个功能合为一体。
空气清净机的过滤材质,是3M的强项。他们依然将重点放在空气清净机上,再辅以除湿效果。兼顾除湿能力的空气清净,强化功能性(商品概念(concept))。再来,则是跟技术人员讨论,技术上是否有障碍?避免概念很好,却做不出来。
确定此创新概念可行之后,就进入产品研发制造阶段。首先是“产品发展(development)”,设计产品规格、外观等。其次,产品能是否能“规模化(Scale up)”,指的是产品能否大规模生产,因为有时候会发生设计概念很好,但成本太高或价格太贵而被迫舍弃,在这阶段就得考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行销产品。规画“产品上市(launch)”包含产品命名、通路要怎么摆,售后服务的安排等;以及拟定“产品上市以后(postlude)”的策略,像是如果产品上市卖不好怎么办?这阶段的重点就是安排配套措施,避免资源浪费。
创新源源不绝的关键:创业家精神加充沛资源
除了以消费者、在地市场为中心开发商品外,王思婷特别提到: “能有如此层出不穷创新的关键,在于3M提供的资源,和‘台湾人’。”
她认为台湾人都具备创业家精神,只要你给他足够的平台和资源,他们看到这些资料,就如入宝山,自行会发想出各种点子。
而3M在原材料研发上总共有46个技术平台,像研磨、黏膜等。这使得技术人员可以依照不同技术做搭配,产生的组合甚至可达数亿种,所以只要找到有市场潜力的点子,几乎都能研发出来。目前3M在全球总共有5万多种产品,在台湾也有3万多种就是明证。
此外,3M在世界各地总共有85个实验室囊括46个技术平台,做材料创新。但其中只有45家,还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也就是把技术跟市场连结,变成产品。而台湾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都是能不断创新的原因。
品牌在地化策略:创新有地域性差异,依消费者属性研发商品
在台湾,对创新的定义,是强化生活“便利性”,像产品易得性、可及性、使用产品次数最平凡等。但在欧美等先进国家,所谓的创新,是有没有解决“生活中的困扰”,比如说,在国外一周去卖场采购一次是非常正常的事,没有便利商店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不便。
这也是为什么台湾3M跟美国总部发展不同的原因,许多在世界上被运用的材料,进到台湾不一定有市场。所以台湾将研发创新的方向,着重在商品有没有“可及性”,并以此为基础,找寻可以满足的市场缺口,进而发展出痘痘贴、隔热纸等使用次数较频繁的民生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