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云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领域拓展的产物。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资源、资本,更是有价值的&l...
云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领域拓展的产物。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资源、资本,更是有价值的“信息力”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驱动力。云制造的实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云制造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前者的外延更广泛,服务链和价值链也更长。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需求,要通过大数据驱动创新产品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实现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并节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智能联网的工业产品为载体承载服务产品周边生态系统的产业互联网业务,达到开创新兴市场和商业模式的目的。工业大数据通过360度全景的数字视角,为制造业提供预测自主维修、决策支持分析,促进智能工业的自适应、自感应、自调理和零宕机、零排放、零维修,打造智能化供应链。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副主委、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认为,除北京、杭州、深圳外,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布合理的工业大数据中心,促进中国云制造,有利于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以创新转型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产业共生、协同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升级、服务增值、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打造创新型制造业强国;有利于发展绿色制造体系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和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有利于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科技与市场相结合、产业与金融相结合。对此,他提出如下建议:
我国各级政府及经信部门应在规划中考虑尽快建立区域分布合理的工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并抓紧启动项目建设,满足各地制造业的精密化、高端化、自动化、信息化、个性化与服务化的发展需求。要做大做强深圳、北京、杭州的工业大数据中心,在各中心建设的资金保障、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尽可能体现公益性、公共性。中心后期市场化运作应寻求一些商业化项目,以利于中心非营利运营。通过工业大数据中心,促进各地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共同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低碳化、高价值化、安全化、创意化、集群化、品牌化、科技化、绿色化、服务化,加快云制造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加快我国“工业宽带”建设。探索建立“物联网+智能分析平台”大数据创新价值体系,让海量工业实体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在各地的工业园区,要加快无线网络环境的构建,做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规划和应用与“工业宽带”建设对接,加快工业网络接入规范、交互技术和安全技术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各地创新创业成为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活跃力量,使我国各地工业大数据的收集、汇总、解析、排序、分析、预测、决策、分发的整个处理流程更科学、更充分。积极整合、挖掘、利用我国各地工业大数据资源,不断改进CPS(信息物理系统)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等,催生更多无人车间和智慧工厂,提升绿色化升级的经济硬实力水平。
支持各高校培养复合型大数据人才。鼓励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计划地引进大数据创新和云制造的国际领军人物与各层级人才,形成系统、全面、及时、高质量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根据市场和消费者供给需求对产品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为制造业提供特色化、柔性化、定制化的数据服务。以云制造将制造与服务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增强云制造业大数据应用能力。政府支持各地“双创”企业的联合办公模式推广,使云工坊更好地共享工业大数据;支持各地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加强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和服务链的精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