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上半年数据,中国经济半年报引起各方关注。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当前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
随着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上半年数据,中国经济半年报引起各方关注。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当前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但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已经派出多路调研组调研各地经济并在很多领域取得一致意见,比如经济的分化,主要表现在地区和行业上。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最重要方面是民间投资放慢。一般当经济进入上升期时,民企率先加快投资,经济放慢时,民企投资增速则收缩。在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货币政策将保持总体稳健偏松的格局,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2次,每次50个基点。
他指出,下一步要积极发挥财政和投资政策对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作用,有效采取更具有针对性、更为精准和差异化的调控举措。建议更多地从供给侧发力,稳步推进去产能,加快推进补库存,梳理不合理收费,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金融改革。
经济分化加剧
目前经济分化明显加剧已是各方共识。这样的分化,突出地反映在区域和行业上。
我国区域经济的板块内部正在发生着分化。比如东北经济整体延续了去年以来的颓势,但是黑龙江和吉林开始止跌回升,辽宁继续放慢。再如行业领域,煤炭等过剩行业继续亏损,利润持续负增长,但是新能源汽车等继续加快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近期该中心召开的2016年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总结上半年经济特征时表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是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比较大,区域分化明显。
绝大多数省份投资增速有较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持续下行。与去年同期相比,31个省区市中有21个地区投资增速明显下降,平均降幅超过3个百分点,只有10个地区投资增速有所上升。其中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
从供给侧看,一是多数地方的工业增长速度放缓,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二是新兴产业规模仍然较小,不足以对冲传统产业增速下滑带来的压力。
“现在的问题是,新兴产业发展仍不足以对冲过剩产业的下行压力,但是改革仍需要加快,”方正证券(7.730, 0.00, 0.00%)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说,“因为局部地区有阵痛,但是全局并没有阵痛。”对于过剩领域仍需要减冗员、产能和产量,但是要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价格和利润。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认为,从整体而言,经济增速仍在放慢。当前是要适应结构调整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涉及到调整过剩行业产能,同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是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短期而言,不必纠结经济增速是多少,最核心的是要加快转型,尤其是企业。”她说。
下半年将适度扩大总需求
针对下半年经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适度扩大总需求,这意味着下半年投资增长可能仍需要确保一定的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魏加宁在7月10日的新供给2016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下半年需要找准发展瓶颈,推进结构性改革政策是有必要的,上一些早晚都要上,早上早获益的大项目。“趁着现在钢铁、水泥价格比较低,如城市管道、水利工程、交通等项目可以加快推进,最好是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需求侧的三驾马车上,出口需求难以控制,消费需求相对稳定,能很快增加的主要是投资。一些短板领域的投资可以加快,比如高速铁路、现代农业、旅游、医疗、养老、地下管网等项目。
魏加宁认为,中国存在改革周期,并与需求的升级相匹配。第一个周期是上世纪80年代,解决吃穿问题;第二个周期是90年代,解决用的问题;第三个周期是本世纪头十年,解决住行问题;目前第四个周期应该主要解决医疗、教育、养老等新需求,从补供方转为补需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指出,中国消费结构升级,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但服务供给短缺情况比较突出。
因此,扩大投资的关键是扩大服务业投资,这就要求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服务领域。关键是尽快稳定社会资本预期,进而在这个基础上予以政策支持。
他认为,下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 需要在顶层设计基础上鼓励、支持基层创新和先行先试。另一方面,要有改革的典型。“一个好的典型胜过几个好的文件,对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干部、企业家等,要予以典型化宣传。”他说。
专家预测上半年经济增速6.5% 民间投资外热内冷受关注
“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已明朗,‘常’未实现。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落到6.7%,二季度有可能再低一点。”7月10日,知名民间智库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上海表示。
他的这一预测,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年中数据不谋而合,上述机构分析认为,基准政策下,二季度GDP增速为6.5%,比一季度有所降低。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市场对于上半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大多集中在6.5%到6.7%之间。
而本周,中国经济上半年数据将陆续发布,其靓丽与否,将对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直接影响。
上海财大课题组认为,目前主导中国经济走势的传统“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速已经放慢;投资价格和数量增速持续下滑,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的大幅度下滑已引起足够重视;全球贸易萎缩背景下,进出口持续负增长,短期难改观。
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为10.2%,较2015年全年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当月实际增速从2015年12月的10.7%下降到2016年5月的9.7%,特别地,2016年4月的实际增速只有9.3%,扣除春节因素的影响,创下2005年以来新低。
但可喜的是,消费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些商品如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家具类、书刊杂志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实际增速平稳或上升,需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产业的供给端作相应的改革。
“但这些总体来说占比太小,所以消费不可能是短期稳增长的有效途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黄晓东说,他是这一课题组的首席专家。
投资方面,虽然6月全国投资数据尚未公布,但前5月民间投资的“一泻而下”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今年民间投资还有一个特点是外热内冷,对外的投资好得不得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对内投资的空间。”一位参与了上述上财大研讨会的官方专家表示。
近几年,面对国内不断上升的资产价格,以及趋于下降的收益水平,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提升,海外投资开始成为部分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汇率、利率的频繁波动,以及人民币慢速贬值的预期,则成为中国民间资本“走出去”的临门一脚。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商务委最新数据,1-5月,上海实到外资69.8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实到外资总量的12.9%。而同期上海企业实际对外投资131.57亿美元,同比猛增228%,占同期全国对外投资比重达17.9%。
“实际对外投资额是实际利用外资额的两倍,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上述专家称。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的投资效率非常低,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企业项目投资,还是金融资本的回报,效率下降得非常厉害。
他指出,近年来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逐渐失去了动力,固定资本产出效率和企业回报率双双下滑。这一问题迅速波及到信贷和债务领域。
“内需不足,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这是经济增长放缓的最重要原因。”王广宇说。
从分析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一些积极的变化也在发生。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认为,首先,区域发展有两方面变化:2015年经济最困难的是东北三省和华北,但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和吉林开始止跌回升;其次,原来的东、中、西部经济增速相差比较大,现在越来越接近。
此外,进入2016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扭转了2015年持续一整年的跌势,截至5月累计增速为6.4%。利润总额较大、增长较多的是制造业、IT、医药制药业等。
“这些利润的上升主要是由非国有企业形成的,这也是一个亮点。”黄晓东说。
贾康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确实存在。如果将上述因素综合看,不排除今年年内,最晚明年上半年,可能看到“阶段性探底”,这也是决定未来三年经济形势的一个很重要时间点。
周国平也认为,从数字上来看,目前经济年内波动并不大。必须要看明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如果和今年四季度持平,才可以说有止跌回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