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来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通过创新、协同和融合,实施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还有两化深度融合中以智能制造为主线,所以未来十年当中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侧翼是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我们寄希...
未来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通过创新、协同和融合,实施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还有两化深度融合中以智能制造为主线,所以未来十年当中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侧翼是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智能制造把我们所擅长的中间环节附加在低端环节中,提升它的附加值,这就是微笑曲线。
1、智能制造促进我国制造业向制造强国进发智能制造将怎样改变中国的制造业?大体是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制造业。将现有的制造业缩短上市时间,满足定制化生产要求,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效率、效益、质量,优化环境,减少污染,改善作业环境,提升我们国家整体制造业的水平;
第二,促进制造模式转变。未来的制造模式一定是小批量、多品种,质量高,成本低,研发期短,服务至上,生产柔性,环境友好的,而这种生产模式离开智能制造是很难实现的;
第三,加速形成新兴产业。当前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带动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产业的发展,成为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十年中国要成为机器人大国,现在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已经是机器人最大的市场。
绿色制造
产品——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应是节能、节水、高效,产品运行中排放低、污染少,应是环境友好型产品。
设计——施行轻量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可维护设计,便于维修、拆解、回收。
研究——应用仿真技术,减少研究开发中的实物试验次数,提高开发成功率。
材料——应对人体、环境无害,可降解、可回收。
制造——制造工艺少无污染,制造过程少无废弃物,近净成形、精确成形,提高成品率,减少废品,提高产品质量。
包装——包装材料、器具可重复使用,包装材料可降解。
循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行再制造。
管理——加强工厂能效管理,监管整个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系统。
服务型制造
随着产品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
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 2、按照什么样的模式推进我国智能制造?
正确认识我国制造业所处的阶段与现状:
(1)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2)我国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极大,大量中小企业还处于机械化阶段;
(3)制造业产品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4)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处于工业2.0走向工业3.0的阶段。
这四个基本点决定中国制造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并行战略,即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
为什么工业2.0还要补课?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工业2.0时期需要建立的工业文明没有建立起来;工业3.0是信息技术普遍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我们还没有普及;工业4.0是通过示范,在示范当中发挥工业4.0的双重作用。第一重作用是对还处于2.0和3.0的企业做一个带领示范,给他们一个模样;第二重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4.0所取得的成果技术可以移植到2.0和3.0的企业当中,加快他们从2.0迈向3.0,从3.0迈向4.0。
由此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应该分四个层次:小微企业——重点在机械化、自动化;中型企业——重点在数字化、自动化;大型骨干企业——建立数字化智能生产线;龙头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 3、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 4、推进智能制造的方针
因地制宜。推进智能制造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智能制造作为迈向制造强国的有效途径,必须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以取得成效为目的。
以用促业。加快制造业“机器换人”、“机器代人”、“设备换代”的步伐,形成对智能制造的强盛需求,以此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夯实基础。着力发展智能装置、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加强基础管理,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集成牵引。以系统集成供应商为牵头,将零部件、单机、软硬件等企业与用户连接起来,向客户提供自动线、智能系统、数字化车间以致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
把握时序。把握智能制造应用和智能装置产业两者间的发展时序,为国内品牌产品赢得时间。
掌握核心。掌握智能装置、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示范引领。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而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则有一个过程,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也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必须通过示范引领产业,也必须通过梯次推进,在行业中全面推开。
建设集群。智能制造涉及诸多领域、企业、学科和技术,有较复杂的配套关系和系统性,唯有构建起有利于智能制造发展的产业生态,形成智能制造集群的有机体,方能有效推进。
5、推进智能制造的着力点
按照上述思路,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重点,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我从浙江,江苏、广东这些地方在推行智能制造的做法中,大体上概括出了六个着力点。
(1)从单机自动化水平提高着手到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制造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提高某一领域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2)发展系统集成商—创新制造模式,传统制造业升级;
(3)发展智能制造装置:控制系统、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等—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
(4)构建有利于推进智能制造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配套环境、创新环境;
(5)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是云计算、云制造SaaS、PaaS、IaaS;
(6)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如技术带头人、技能人才和转岗人员的培训,主要是教育体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和重视员工的培训。
总的来讲,未来制造业要有一个创新的思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时代,有人叫做互联网时代,有人叫做大数据时代,有人叫做云计算时代,我还是习惯叫做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制造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不必将企业所需要的制造资源全部集中于自身,有了网络,可以委托别人制作,像小米手机就是如此;第二,无须拘泥于原有的制造模式和格局;第三,注重跨界融合、交叉融合。第四,致力于嵌入,以利基思维见缝插针、无中生有、取而代之;第五,成为整合产业链、价值链的组织者;第六,专注于链上某类产品、某个环节、某项业务、某种平台的入市和运作,并做到极致。归结起来就是三句话:“不走套路,另辟蹊径”。“融合发展,整合资源”。“专注为本,极致为魂”。这样中国的制造业就有可能从大到强,在前10年当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根据本人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